第36章 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旁門見月明(第6/6 頁)
舉步出門小解,只見明月高懸當空,宛如一面寶鏡懸掛天際。他輕聲呼喚:“徒弟們。”行者、八戒、沙僧聞聲,趕忙出來侍立在旁。
在這清光皎潔的月色下,玉宇深沉,大地分明,唐僧不禁心生感慨。他對著明月,懷歸之情油然而生,口中吟誦出一首古風長篇:
“皓魄當空寶鏡懸,山河搖影十分全。瓊樓玉宇清光滿,冰鑑銀盤爽氣旋。”
明月如皓魄般當空高懸,似寶鏡般明亮,山河的影子在月光下搖曳,顯得十分完整。瓊樓玉宇灑滿了清光,冰鑑銀盤般的月亮散發著清爽的氣旋。
“萬里此時同皎潔,一年今夜最明鮮。渾如霜餅離滄海,卻似冰輪掛碧天。”
此時此刻,萬里之外的人們都沐浴在這同樣皎潔的月光下,而一年之中,今夜的月亮最為明亮鮮豔。它宛如霜餅般從滄海升起,又似冰輪般懸掛在碧天之上。
“別館寒窗孤客悶,山村野店老翁眠。乍臨漢苑驚秋鬢,才到秦樓促晚奩。”
在這別館寒窗之中,孤獨的旅客感到煩悶,而山村野店中的老翁早已入眠。剛剛來到漢苑,便驚歎於秋鬢已生,才到秦樓,又催促著晚奩的準備。
“庾亮有詩傳晉史,袁宏不寐泛江船。光浮杯麵寒無力,清映庭中健有仙。”
庾亮的詩流傳於晉史,袁宏不寐泛舟江上。月光浮在杯麵上,寒意無力,清輝映照在庭院中,彷彿有仙人在其中。
“處處窗軒吟白雪,家家院宇弄冰弦。今宵靜玩來山寺,何日相同返故園?”
處處的窗軒都在吟誦著白雪般的詩篇,家家的院宇都在彈奏著冰弦般的樂曲。今宵靜靜地來到山寺遊玩,不知何時才能一同返回故鄉?
行者聽了唐僧的話,走上前回答道:“師父啊,你只知道月色明亮,心中思念故鄉,卻更不知道月亮之中的深意,它乃是先天法象的規則準繩。月亮到了三十日,陽氣的金完全散盡,陰氣的水充滿了月輪,所以變得純黑而沒有光芒,這被稱為‘晦’。在這個時候,月亮與太陽相交,在晦朔兩日之間,感受到陽光而有了身孕。到了初三日,出現了一陽,初八日二陽產生,魄中的魂達到一半,它的形狀像繩子一樣平,所以被稱為‘上弦’。到了十五日,三陽齊備,因此月亮變得團圓,所以被稱為‘望’。到了十六日,一陰產生,二十二日二陰產生,此時魂中的魄達到一半,它的形狀也像繩子一樣平,所以被稱為‘下弦’。到了三十日,三陰齊備,也應當是晦。這就是先天採煉的意義。我們如果能夠溫和地養護二八之數,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成功之後,那個時候,見到佛祖就容易了,返回故鄉也容易了。有詩為證:
前弦之後後弦前,藥味平平氣象全。
採得歸來爐裡煉,志心功果即西天。
那長老聽聞悟空所言,頓時領悟,心中明澈真言。他滿心歡喜,連連稱謝悟空。沙僧在一旁笑著說道:“師兄所言甚是,只提到了弦前屬陽,弦後屬陰,陰中陽半,得水之金;卻不曾道:水火相攙各有緣,全憑土母配如然。三家同會無爭競,水在長江月在天。”
長老聽聞此言,亦如茅塞頓開。正所謂理明一竅通千竅,說破無生即是仙。八戒走上前扯住長老道:“師父,莫要聽信他們胡言亂語,耽誤了睡覺。這月亮啊:缺之不久又團圓,似我生來不十全。吃飯時嫌我肚子大,拿碗又說我有粘涎。他們都伶俐修來福,我自痴愚積下緣。我說你取經還滿三塗業,擺尾搖頭直上天!”
三藏說道:“也罷,徒弟們一路行走頗為辛苦,先去歇息吧。待我將這卷經文唸誦一番。”行者回應道:“師父此言差矣。你自幼便出家為僧,小時所習經文,哪一本不熟悉?況且你領受了唐王旨意,前往西天拜見佛祖,求取‘大乘真典’。如今功德尚未完成,佛祖尚未得見,真經也未曾取得,你此刻所念的又是哪卷經文呢?”三藏答道:“我自離開長安以來,每日朝行暮宿,奔波不停,小時所習經文恐怕已生疏了;幸得今夜得閒,讓我溫習溫習。”行者說道:“既然如此,我們便先去睡了。”說完,他們三人各自走向一張藤床躺下。長老掩上禪堂門,將銀燈挑亮,鋪開經本,默默誦讀起來。此時,正是:樓頭初鼓,人煙漸靜,野浦之上,漁舟燈火已滅。
至於那長老究竟如何離開寺廟,且聽下回分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