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法身元運逢車力 心正妖邪度脊關(第1/7 頁)
詩曰:
求經脫障向西遊,無數名山不盡休。
兔走烏飛催晝夜,鳥啼花落自春秋。
微塵眼底三千界,錫杖頭邊四百州。
宿水餐風登紫陌,未期何日是回頭。
話說唐三藏幸虧龍子降妖,黑水河神開路,師徒們過了黑水河,找大路一直西來。真個是迎風冒雪,戴月披星。他們一路前行,歷經無數艱難險阻,卻始終沒有放棄。
行夠多時,又值早春天氣。此時,大地漸漸從沉睡中甦醒,萬物煥發出勃勃生機。但見:
三陽轉運,萬物生輝。天空中,陽光明媚,彷彿一幅絢麗的畫卷展開;大地上,芳草如茵,繁花似錦,美不勝收。梅花在寒風中漸漸凋零,只留下幾點殘雪;麥田裡,麥浪滾滾,如雲般湧動。冰雪開始消融,山泉潺潺流淌,滋潤著大地。草木萌芽,大地漸漸恢復了生機。
正是那:太昊乘震,勾芒御辰;花香風氣暖,雲淡日光新。道旁的楊柳依依,舒展著嫩綠的枝葉,彷彿在向人們展示著春天的到來。
師徒們正走在路上,欣賞著沿途的風景,緩緩策馬前行。突然,一陣喧鬧聲傳來,彷彿有成千上萬個人在吶喊。唐僧心中一驚,連忙勒住馬韁,不敢再往前走,焦急地回頭問道:“悟空,這是什麼聲音如此響亮?”豬八戒說:“好像是大地裂開、山峰崩塌一般。”沙和尚則說:“就像雷聲和閃電一樣。”唐僧說:“還是人的呼喊和馬的嘶鳴聲。”孫悟空笑著說:“你們都猜錯了,先停下來,讓我去看看是怎麼回事。”
只見孫悟空縱身一躍,踏著雲霧,飛到空中,睜開眼睛遠望,只見一座城池出現在眼前。他又靠近仔細觀察,發現這座城池散發著祥和的光芒,但並沒有兇惡的氣息。孫悟空暗自沉思:“這個地方不錯啊!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噪音呢?……而且城中既沒有飄揚的旗幟,也沒有閃耀的兵器,更沒有炮火的轟鳴聲,為何卻有人馬喧囂的聲音?”
正值眾人商議之際,忽然瞧見那城門外的沙灘空地上,聚集了眾多和尚。他們正在那裡奮力拉扯著車子,口中還齊聲呼喊著“大力王菩薩”,聲音響徹雲霄,以至於驚動了唐僧。
行者緩緩按下雲頭,定睛細看。只見那車子上裝載的盡是些磚瓦木植土坯之類的東西。而灘頭上的坡坂極為陡峭,是最高的地方,旁邊還有一條狹窄的夾脊小路,以及兩座雄偉的大關。關下的道路則都是筆直陡峭的懸崖,這樣的地形,那車子又怎能拖拽得上去呢?雖說此時天氣暖和,但那些和尚卻都衣衫襤褸,看上去十分窘迫。行者心中不禁疑惑起來:“想必是在修蓋寺院吧。這裡五穀豐登,想必是找不到雜工,所以這些和尚才親自出力。”
行者心中正暗自猜疑,尚未有定論之時,只見那城門裡,有兩個少年道士搖搖擺擺地走了出來。再看他們的裝扮,只見他們頭戴星冠,身披錦繡。那星冠閃耀著光芒,身上的錦繡更是如彩霞般飄逸。他們腳蹬雲頭履,腰繫熟絲絛。面容如同滿月般圓潤聰慧,身形好似瑤臺仙子般嬌美。
那些和尚見到道士來了,一個個都嚇得心驚膽戰,於是更加用力地拽拉著車子。行者心裡立刻明白了過來:“嗯!這些和尚肯定害怕這些道士。要不然,他們為什麼會這麼用力地拖拽車子呢?我曾經聽別人說過,在西邊的道路上,有一個地方敬重道教而蔑視佛教,這裡一定就是那個地方了。我本來想回去向師父稟報這件事情,但又擔心事情不清楚,反而會讓他怪罪。難道像我這樣聰明伶俐的人,就不能打探到確切的訊息嗎?還是先等等,下去問清楚了再回來告訴師父吧。”
你知道他要去問誰嗎?原來大聖按下雲頭,來到郡城腳下,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遊歷四方的全真道人。他左臂上掛著一個水火籃兒,手裡敲打著漁鼓,口中唱著道情詞。他走到城門附近,迎面遇到了兩個道士,便恭敬地鞠躬行禮說道:“道長,貧道有禮了。”那道士也回禮問道:“先生從哪裡來?”
行者道:“我弟子云遊至海角天涯,浪跡四方。今日來到此處,欲尋覓善人家,以募化些齋食。敢問二位道長,這城中哪條街道風氣良好?哪個巷子裡有賢能之士?我這出家人也好去化些齋飯來吃。”那道士聽罷,不禁笑道:“你這先生,怎說出這等敗興的話來?”行者面露疑惑,問道:“何為敗興?”道士解釋道:“你欲化些齋飯吃,這難道不是敗興之事嗎?”行者不以為然地說:“出家人以乞化為由,若不化齋飯吃,又怎會有錢財購買呢?”
道士笑著說:“你是遠方而來,自然不知我這城中之事。我這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