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第八章 承辦全素齋(第1/1 頁)
:“老身最近胃口不佳,怪不得吃了這炒三泥,倒是覺得餓了。”
一旁年輕些的婦人見她點頭,很有眼力見的喚來丫鬟給打賞,丫鬟遞給段知微一個鼓鼓囊囊的荷包。
今日收穫頗豐,段知微拿著荷包想。
老婦人又嘆口氣道:“老身早年在蘇州,也甚是愛吃甜食,什麼金絲蜜棗、糖漬青梅、松子南棗糖、玉帶糕是流水的往崔府送,如今老了老了,甜食也懶憊吃了。”
段知微本已欲退出去,聽聞這話又留了一會道:“妾也會做些蘇式點心,擅治麻餅。”
見老婦人有些興趣,段知微繼續道:“雞蛋香油與糖粉拌進麵糰作餅皮,選上等大棗蒸熟制泥,拌進炒香松子仁、桃肉、桂花蜜、糖豬油。”
老婦人接話道:“這麻餅老身年輕時也吃過,那餅烤得色澤金黃而又無焦斑,皮薄鬆脆,油而不溢。”
段知微笑了“妾身住在通義坊尾部槐樹下,夫人若是哪日想食甜食,派家奴去找妾便是。”
這邊段知微得了賞賜,高興地拿著荷包提裙跑下樓,結果又見到阿盤一個人躲在陰影裡埋頭掃地。
段知微升起點好奇,去找了監院才知,阿盤是廣府那邊逃過來的流民,那年廣府幹旱,全家都遭了災。只剩她一個人逃到長安坊。
悲田坊本就是寺廟建立的救濟貧困的慈善機構,事務也由僧人主持,於是阿盤在南嚴寺謀了個差事。
阿盤逃難過程中失去了家人,似乎臉上還有遭人欺壓鞭笞的一大塊疤,她用一塊布矇住臉,好像世界上的喜怒哀樂與她皆沒有關係。
可是“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其父母給她取名阿盤,應當也是有愛家庭生長起來的姑娘。
段知微訕笑一下向監院道:“妾身的小食鋪最近人手緊缺,可否讓阿盤去妾身那裡幫忙,今日素食宴的薪俸妾身也就不要了。”
監院本也有慈悲之心,寺院清苦,阿盤一人在廚房打雜無人說話,因此點頭道:“貧僧倒是沒有意見,只是阿盤並非奴籍,還需聽其本人意願。”
段知微準備了一大段話,比如薪俸多少,員工福利,自家姑母雖然摳門但是和藹可親之類的,豈料阿盤抬頭望一眼竹葉便點頭:“走吧。”
令段知微準備了一大段的術語卡在了半道上。
眼下暮色四合,段大娘在槐樹下邊飲酪漿邊等段知微回家,遠遠見到她駕著驢車,後邊還斜坐了一個人。
段知微熱情把阿盤拉進店裡,又喊段大娘:“長姑,找一床被子出來。”
段大娘拎著一壺酪漿,把段知微從店裡扯了出來:“你帶了個人回來?”
“是啊,我找來幫忙的,不是你成天嚷嚷忙得腳不著地,都沒時間跟隔街賣菜的老李歡飲達旦了。”
段大娘老臉一紅:“可靠嗎,有提要多少薪俸嗎?”
段知微把阿盤的經歷給她這麼一講,段大娘立時眼睛裡溢位些淚水,她用帕子擦擦眼淚,重新換上一副慈祥的面孔,跑去關愛阿盤去了。
段知微搖搖頭,透過夯土窗看一眼天空,今夜月明如白玉盤,正是團圓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