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Sorry,職業病(第1/3 頁)
向寧提出了三種可能性。
“第一種——也許枕安的作品偏巧對上了某些收藏家的胃口,他們錢多得花不完,為自己的愛好一擲千金也並不稀奇。”
麥秋若有所思:“喔,就像……有些idol雖然糊穿地心,但只要富婆姐姐喜歡這款,就會心甘情願為他們砸錢,有時候甚至能花到幾百萬。”
向寧讚許地笑了笑,繼續說道:“第二種——也許那些買家看中的是枕安本人身上的潛力和投資價值。現在花幾十萬買一幅作品,是為了在將來轉手賣上幾百萬的高價。”
“是哦!”麥秋聯想到了自己頭上,“就像我之前做站姐,也會花錢追一些待爆藝人的行程,其實就是在押寶。如果他們能火,我光賣自己拍到的照片就能賺不少錢了。”
向寧點點頭,接著猜道:“第三種可能性不高,權當聽個樂吧——也許‘枕安’不是真名,而是其他知名畫家披的馬甲。圈內有人知情,或者有人眼力好,根據畫風猜到了畫家的身份,所以才願意花高價買他的畫。如果是這樣,幾十萬一幅畫說不定還是撿漏呢。”
麥秋短暫地頭腦風暴了一會,卻沒想到什麼例子,於是問道:“娛樂圈也有類似的事嗎?”
向寧回憶片刻,答道:“聽說有些知名編劇寫本子時會披馬甲,具體的我也不太清楚。”
麥秋聽了,半開玩笑道:“說起披馬甲,我剛才確實搜到有批評家說,枕安的畫和某位知名畫家的風格極為相似,疑有故意模仿之嫌。”
“是嗎,像誰?”
麥秋重新翻出那個帖子,磕磕巴巴地念道:“亨利艾特·羅納·克尼普……”
向寧在這方面幾乎毫無知識儲備量,並不知道那位畫家已經過世多年,便依常理推斷道:“外國人?那也只能‘像’了,不可能是本人。”
她本以為這個話題大約就此揭過了,麥秋的求知慾卻絲毫不減:“除了這些,還有第四種可能嗎?”
向寧被她認真的眼神逗得抿唇一笑,卻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引導道:“人家常說‘舉一反三’,現在我這個做老師的都舉出‘三’了,你這個當學生的也得試著反個‘一’吧?”
“有道理!我想想,第四種可能……”麥秋託了託並不存在的眼鏡,“會是……洗錢嗎?”
聽說畫廊和拍賣行是洗錢產業鏈上最常見的莫比烏斯環,滾幾個來回就把髒錢洗乾淨了。哪怕面對質疑,人家也有話講——藝術無價嘛。
“怎麼說呢……”向寧不好直接否認麥秋的想法,怕打擊她的積極性,“雖然不是完全沒有可能,但是如果每次只能洗幾十萬,那效率未免也太低了。倒不如投資拍爛片,每次少說也能洗出八位數來。”
這時,大排長龍的車隊終於緩慢地移動起來。向寧將車載音響的音量調大兩格,麥秋則陷入了更深的思考。
一路無話,龜速前行。
行程還剩最後幾百米時,導航便有些不靈光了。
向寧七拐八拐,將車停在了一條狹窄的衚衕口附近,跟路邊扯線晾衣服的老太太打聽半晌,才搞清楚目標地點的具體位置。
“枕安那麼有錢,怎麼還住在這麼老的居民區啊?”麥秋實在想不通,“難道這裡其實臥虎藏龍,他住的是正兒黃兒旗兒正兒宗兒四兒閤兒院兒?”
“舌頭捋直了說話。”向寧輕捏一把麥秋的臉,開啟手機備忘錄遞給她,“你倒是看看地址,誰家四合院有單元號和樓層號啊?”
麥秋只得尷尬地笑笑:“哦哦,忘了這茬。”
此刻天已經黑了大半,二人依照老太太指的路往前走,很快就發覺兩側的路燈越來越少,中間還夾著幾個將壞未壞的燈泡,無規律地閃動著,靠近時甚至能聽到長短不一的“滋滋”聲。
麥秋本就挽著向寧的胳膊,現在更是越抓越緊,不安地問道:“向寧姐,我怎麼覺得不大對頭呢?有錢人真的會住在這種地方嗎?枕安不會在耍我們吧!”
向寧心裡也打著鼓,只是並未表現出來。好在剩下這段路並不算長,二人很快就走到了目的地。
這裡或許算不上一個小區——沒有大門,沒有圍欄,只有一排老舊的居民樓,突兀地立在小路盡頭的分岔一角。四周有幾家低矮的蔬果小店緊緊抱在一起,店門都半掩著,從門窗裡透出或明或暗的光。
向寧站在單元門前往上看,數到六樓便是頂層,右側窗戶亮著暖色的燈。
離採訪開始還有二十分鐘,不能再拖了。
這裡大機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