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袁紹之淌(第1/2 頁)
三國:家父潘鳳笑傲天下
第一百二十八章:劍指幷州 袁紹殞命 張合歸降
潘雲雖因邊境事端對田豐的忠誠產生短暫疑慮,但在與徐庶、周瑜等謀士深入分析後,他認定這是袁劉聯盟的又一離間毒計。潘雲深知,此時若自亂陣腳,正中敵人下懷。於是,他堅定地選擇繼續信任田豐,同時決定化被動為主動,對袁紹展開新的攻勢,目標直指幷州。
幷州乃袁紹重要領地之一,地勢險要,糧草充足。若能拿下幷州,潘雲不僅能進一步削弱袁紹勢力,還能在戰略上佔據更有利的位置。潘雲召集眾將,商討進攻幷州的計劃。
“如今袁劉聯盟使盡手段欲亂我軍心,我們絕不能坐以待斃。幷州為袁紹重鎮,若能攻克,袁紹必元氣大傷。諸位,可有良策?”潘雲目光堅定地掃視眾人。
鄧艾率先發言:“公子,幷州城牆堅固,易守難攻。但袁紹剛經歷冀州之敗,幷州守軍想必士氣低落。我們可趁其不備,速戰速決。”
田豐點頭贊同,補充道:“鄧將軍所言極是。此外,我知曉幷州內部地形與防禦弱點,可繪製詳細地圖,為大軍進攻提供便利。同時,我們可派人在幷州城內散佈謠言,擾亂敵軍軍心,裡應外合。”
潘雲聽後大喜:“甚好,就依二位所言。鄧艾,你率第六軍團為先鋒,務必勇猛精進;田豐,你速繪製地圖,並安排城內內應之事;周瑜,你率主力部隊隨後跟進,確保萬無一失。”
眾人領命而去,各自籌備。數日後,潘雲大軍開拔,浩浩蕩蕩向幷州進發。一路上,潘雲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所過之處百姓皆夾道歡迎,為大軍提供糧草支援。
當潘雲軍抵達幷州城下時,城內守軍雖早有防備,但面對士氣高昂的潘雲軍,仍心生畏懼。鄧艾一馬當先,率領第六軍團發起猛攻。他身先士卒,手持長槍,衝入敵陣,如入無人之境。
與此同時,田豐安排的內應在城內製造混亂,四處放火,高呼:“潘雲大軍已至,城破在即,降者免死!”一時間,幷州城內人心惶惶,守軍大亂。
袁紹得知幷州告急,親率大軍前來救援。然而,他的軍隊尚未從冀州戰敗的陰影中走出,士氣低落。袁紹心急如焚,深知幷州若失,自己將再無翻身之地。
潘雲得知袁紹援軍將至,決定分兵迎敵。他留下部分兵力繼續攻城,自己則親率精銳部隊,在袁紹援軍必經之路設下埋伏。
當袁紹大軍進入埋伏圈後,潘雲一聲令下,伏兵四起。喊殺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袁紹軍頓時陷入混亂。潘雲手持長槍,衝入敵陣,直逼袁紹。
“袁紹,今日便是你的末日!你妄圖稱霸天下,卻不顧百姓死活,今日我便替天行道!”潘雲怒喝道。
袁紹看著如天神下凡般的潘雲,心中恐懼萬分,但仍強裝鎮定:“潘雲,你休要張狂!我袁紹豈會輕易認輸!”
兩人展開激烈拼殺,袁紹雖奮力抵抗,但怎敵潘雲勇猛,漸漸體力不支。就在此時,張合拍馬趕到,擋住潘雲,護著袁紹且戰且退。
然而,潘雲軍勢如破竹,袁紹軍已無力迴天。幷州城在潘雲軍的猛烈攻擊下終被攻破。袁紹見大勢已去,心灰意冷,長嘆一聲:“天亡我也!”遂拔劍自刎。
張合見袁紹已死,無心再戰,率領殘部向潘雲投降。“潘將軍,袁公已死,張合願降,望將軍收留。”張合單膝跪地,神色黯然。
潘雲下馬,親自扶起張合:“張將軍,久聞你武藝高強,忠義無雙。如今袁紹已亡,若將軍願為我效力,我必當重用。”
張合感激涕零:“多謝將軍不殺之恩,張合願效犬馬之勞。”
潘雲成功佔領幷州,袁紹勢力土崩瓦解。此訊息傳遍天下,各方震動。劉備得知袁紹死訊後,大驚失色,急忙與諸葛亮商議對策。
“袁紹已死,潘雲勢力大增,如今該如何是好?”劉備焦急地問道。
諸葛亮搖著羽扇,沉思片刻:“主公勿憂。潘雲新佔幷州,根基未穩。我們可聯合其他勢力,共同對抗潘雲,否則,我等皆危矣。”
劉備點頭稱是,立刻派人聯絡各方勢力,謀劃新一輪的聯盟。
潘雲在幷州安撫百姓,整頓軍務,同時嘉獎有功將士。他深知,劉備必定不會善罷甘休,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但此時的潘雲,憑藉著接連的勝利,士氣高昂,信心滿滿。他將如何應對劉備聯合各方勢力的新挑戰?在這風雲變幻的亂世中,又將上演怎樣的精彩故事?一切都充滿了未知,等待著在這跌宕起伏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