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節(第1/3 頁)
</dt>
&esp;&esp;武安侯丟下兩百兩銀子當藥費,直接道:“限一月內辭官離京,不許再入官場。否則就要上報京兆府,以品德敗壞為由,革去功名,貶為庶民。”
&esp;&esp;胳膊擰不過大腿,這是強行要唐玉書滾出京城,若不是他尚有官職在身,恐怕性命難保。
&esp;&esp;十餘年寒窗苦讀,一朝辭官歸田。
&esp;&esp;高樓未建起,就見樓塌了!
&esp;&esp;唐玉書自己心術不正,而且孫如意又是罪犯之女,這可是一個大大的把柄,無處申冤。
&esp;&esp;唐景瑞只感覺心累,事到如今再無迴旋之地,他也就幫唐玉書在戶部報了病,勾去職位辭官歸鄉。
&esp;&esp;好在還有進士功名在身上,回去在當地縣學也能謀上一個教習的差事。
&esp;&esp;唐玉書成在女人,敗在女人,他的朵朵桃花終究腐敗成臭泥,將人淹沒。
&esp;&esp;臨走前,大傷初愈的唐玉書作了決定,他將武安侯府賠償的銀子,連同一歲多的唐遠託付給唐景瑞和嚴氏。
&esp;&esp;“入京三年,恍若一夢,如今夢醒才知痛徹心扉。
&esp;&esp;孫氏非賢妻良母,遠哥兒跟著她只會學得勾心鬥角小肚雞腸。
&esp;&esp;家裡老母也已經年老神昏,更無法撫養孩子。
&esp;&esp;路程艱難,幼子體弱不耐遠行,還望大哥跟大嫂能念一姓之宗收養,教導唐遠能讀書識理,能辯世間善惡,再不重蹈覆轍走上我的老路。”
&esp;&esp;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亡其鳴也哀!
&esp;&esp;這一走就是永別,唐玉書拖著傷痛跪地相求。
&esp;&esp;唐景瑞唉聲嘆氣,已經沒有任何話語。
&esp;&esp;那孩子可憐啊,從孃胎裡就沒得好好調養,被孫如意帶得像小雞崽似的弱不禁風,出京恐怕就要死在路上。
&esp;&esp;嚴氏眉頭緊鎖:“養大一個孩子不容易,唐遠日後問起身世,我該如何回答?”
&esp;&esp;唐玉書道:“就說父母雙亡,他是孤兒,再無其他親人……”
&esp;&esp;話說到此,聲音陡然啞住,唐遠還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哥哥!
&esp;&esp;可是……唐玉書臉上的傷疤抽搐了一下,才低聲道:“要是唐牧能相認……”
&esp;&esp;嚴氏嘆息一聲:“那孩子不想見你!但他會在明天出城賞花,你遠遠看一眼吧!”
&esp;&esp;唐玉書點點頭,他愧對那對母子,走時能遠遠看一下就足夠了。
&esp;&esp;至於孫如意如何懲罰,唐景瑞沒有問,嚴氏也沒有問。
&esp;&esp;這一場災難唐玉書固然錯在心有汙垢,可歸根結底還是孫如意的陰毒算計和膽大妄為。
&esp;&esp;唐玉書若留在京城,種種原因不會輕易休妻。
&esp;&esp;可現在離京回鄉,廣安伯府這一條路是再也用不上了,孫如意再無一丁點價值。
&esp;&esp;而且唐遠交給嚴氏撫養,她就連當母親的資格都沒有。
&esp;&esp;一個沒有用途的罪人,可能唯一可取之處就是半道上換成幾兩銀子。
&esp;&esp;孩子成為孤兒,母親被賣,冥冥之中一切都是原來的軌跡,只是命運顛倒,換成不同的人。
&esp;&esp;陽春三月,到處桃紅柳綠,踏青的人流如織。
&esp;&esp;一架灰不溜秋的馬車停在城門口的路邊。
&esp;&esp;馬車裡,唐玉書靠在車廂壁上閤眼靜靜等待著什麼。
&esp;&esp;孫如意陪坐一旁卻在四處張望。
&esp;&esp;惹出大禍卻沒有受到任何打罵,她覺得是自己一個月來衣不解帶伺候唐玉書的功勞。
&esp;&esp;現在唐玉書要回鄉,她也乖乖聽話。
&esp;&esp;但是她不想走,不想離開繁華京城到窮鄉僻壤的地方。
&esp;&esp;況且孩子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