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水平張力(第2/4 頁)
著追求,既是一種美好,也是一種無奈。
或許,他本是在那山間清修悟道之人,每日沉浸於參禪論道之中。然而有一日,當他走下山峰去購置一包香菸之時,命運的齒輪悄然轉動。那個售賣香菸的小女孩,不經意間瞥見他深邃如潭水般的眼眸,竟覺得他已然看透了這廣袤無垠的山川湖海,於是內心深處萌生出對愛的渴望和追求。
也許,對於這個涉世未深的小女孩而言,她尚不明白塵世中的男男女女究竟因何而墜入愛河,但他卻為了她義無反顧地捨棄了自己仗劍天涯的夢想,甚至賣掉了伴隨自己多年的駿馬。從此,他不再追逐那遙不可及的天涯海角,而是一心只想歸家。
那馬車和馬匹緩緩前行,車輪碾壓過的路途雖長且遠,然而道路終究是能夠被測量出來的。可人的生命卻宛如白駒過隙,短暫而有限。而那些神秘莫測的玄學知識,則透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口耳相傳得以延續下去。儘管世間萬物看似冷漠無情、自顧自地運轉著,但他終究不屬於我!可我卻偏偏成為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為何在年少輕狂之際,他是他,我是我,彼此之間界限分明;而後不知何時起,他已不再是當初的那個他,我也失去了曾經的自我;最終,他與我竟然融合成了一個全新的“我與我”?就如同歌詞所吟唱的那般,“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可是為何這世界變化得如此之快,快到讓人感覺似乎沒有人願意停下腳步等待我的到來?
曾幾何時,人們口中唸叨著“悲歡離合”,那一首首古老的歌謠也吟唱著“滾滾紅塵”。在這個世間,無論是渴望卻無法擁有,還是渴求且最終獲得,整個世界彷彿都化作一片“苦海”。當我們歌頌愛情時,心中充滿甜蜜;可一旦被愛情所騙,便陷入無盡的痛苦,這一切皆可稱之為“貪嗔痴慢疑”。
那些看似庸俗的物質享受滋養著我們的肉身,但即便如此,被供養的身軀仍會因難以實現的夢想和不切實際的奢望而備受折磨。人生在世,似乎註定要與煩惱相伴,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苦惱之中竟也夾雜著些許歡樂。人類啊,就是這般在真理面前相互矛盾地生存著。然而,究竟有誰能夠徹底闡明“何為活著”呢?或許,唯有在沉默之時,我們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畢竟,當獨自面對自我時,意識主宰著形態,而這種形態的呈現,並不僅限於外在的事物。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真理呢?是現實中的柴米油鹽、生活中的瑣碎日常、庸俗不堪的人情世故,還是腳踏實地的務實態度?這些無疑都是真理的體現。至於夢想,則是那些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奢望,是內心深處強烈的慾望驅使著我們不擇手段去追求的目標,它充滿變數,難以預測,有時近在咫尺,卻又如隔天涯。就如同那清澈的水,雖能映照出人的身影,卻無法洞悉其內心真實的想法。
在當今社會,人們常常將心理問題視為弱者所特有的現象。這似乎是一個普遍存在且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只有那些相對較弱、無力應對生活壓力的人才會被心理問題所困擾。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對於所謂的強者來說,即使他們可能存在一些心理方面的困擾,但由於其強大的外在形象和地位,這些問題往往容易被忽視或被合理化。彷彿只要擁有足夠的力量和權勢,任何心理上的瑕疵都能夠被掩蓋過去,甚至可以被視為無關緊要的小插曲。畢竟,在這個功利至上的世界裡,強者總是能夠憑藉自身的優勢隨心所欲地行事,不受太多約束。
相比之下,弱者則處於完全不同的境地。當他們遭受挫折、傷害或者長期面臨困境時,很容易被歸結為心理問題。這種不公平的評判標準使得弱者不僅要承受現實中的苦難,還要揹負起“心理不健康”的標籤。長久以來累積的脆弱和無助,逐漸形成了一種無法擺脫的惡性迴圈。原本已經身處劣勢的他們,在心理問題的重壓下更是舉步維艱。
從更深層次來看,這種現象反映出了人類社會的本質——物競天擇的達爾文進化論依然在發揮作用。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積弱的個體往往難以生存下去。而心理問題,則成為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加速了他們走向滅亡的程序。
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儘管我們生活在一個號稱文明的時代,但人性中的黑暗面卻並未消失。許多人善於偽裝自己,表面上看起來彬彬有禮、文明睿智,但背地裡卻隱藏著霸凌和欺辱他人的衝動。而這些行為,往往會打著關心弱者心理健康的幌子來進行,如同美國宣揚人權那樣虛偽而又自相矛盾。這種看似正義的旗號背後,實則是對弱者的進一步摧殘,讓他們陷入更深的痛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