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第1/2 頁)
</dt>
&esp;&esp;我遠遠看了一陣,就退了回去,當此之時不能冒險。我想了又想,當初司馬懿帶我進城時,我曾隱約看到一條小河從城外蜿蜒至城北。我便立刻朝東尋去,黑暗寂靜中,我曾經幾次覺察似乎有人跟蹤,回過身去尋找,空無一人。
&esp;&esp;這條小河不是特別大,我尋到小河與城牆交界處時,已經快天明瞭,正是一天最冷的時候,北方格外的冷,甚至水面還有一層淺薄的冰花,且遍佈汙漬。
&esp;&esp;我順著河道往城牆底下看了下,沒有看到水閘,想必只是一處給窮人排汙的水口。我不知道許都的城牆有多厚,此時水並不算特別高,在水面與城牆的底下,還有一條淺薄的能呼吸的通道。
&esp;&esp;我站在外面看清了這一層,將大氅一脫,對著冰冷汙漬的水就跳了下去。
&esp;&esp;我已沒有
&esp;&esp;我從這一條水道很是艱難的游到城外時,天已經明瞭許多,我怕在城外露頭太扎眼,又往前遊了一段,才在樹林中爬上了岸,至此全身溼漉漉的,將我凍的幾乎失去知覺。
&esp;&esp;然後呢?我出了許都?我能做什麼?我該怎麼辦?
&esp;&esp;我抱著身子,依在樹底下抖抖索索的抖成一團,實在是太過冷了,至到太陽昇起來,我曬了一陣後眼前漂浮的黑影才慢慢散去。
&esp;&esp;人活著就得有自己的目標和方向,我本是天地間一浮萍,有幸先入黃家,再入隆中。我不知而今天下紛亂應該去怪誰,也不知這般混亂的世道到底是誰的錯,或許,都沒錯,也許,又都錯了。
&esp;&esp;錯的是孱弱的漢室!幼主承位,後宮傾軋影響前政,天下像一塊脆餅,被摔成了碎片,那碎片上的人呢?
&esp;&esp;父母逃難之時餓斃於黃家門前,我被黃氏夫人從雪中親手挖出,以米湯續命得以存活。
&esp;&esp;我見過朱門的歌舞,也見過飢寒交迫的貧民。
&esp;&esp;前一天的夜裡,司馬懿最後的最後跟我說:“你想好,諸葛亮若是死了,劉備不成氣候,亂世必然將於十年內結束,天下將不再有徵戰,不再流血犧牲,這世道再度繁盛,再現盛世!”
&esp;&esp;我當時沒有答他。
&esp;&esp;司馬懿又道:“諸葛亮逆天行事,你也要逆天不成?”
&esp;&esp;“我不知何為逆天,只求所行不逆我心。”
&esp;&esp;“向月,你本屬賤籍,見到旁人有難,多會伸手幫上一幫,見到小兒餓著肚子,寧願自己捱餓,也會把手中饃饃贈於小兒。你這一路北行,所行所見所聞,亂世之下,怎有完卵?我不信你能全然無動於衷!”
&esp;&esp;“縱有亂世之民,亦非先生所願!先生一生所學就是要平天下,定社稷,還所有人一個清明盛世!”
&esp;&esp;“有他在這世道就不可能有清明昌盛!”
&esp;&esp;“胡言亂語。”
&esp;&esp;“諸葛亮若是平庸之輩,我倒不會出此之評!可諸葛亮自身確有才華,他輔佐劉備,只等拿下益州,便可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可三分天下絕不是諸葛亮所要的,他會不斷向北用兵,他會不斷征伐,他會勞民傷財,他會造成死傷無數生靈塗炭!人的心中皆有慾望,劉備要中興漢室,諸葛亮要幫劉備,就要犧牲天下子民,介時,你再來看這天下會變成何種天下!怎麼,你待在劉備、諸葛亮身邊這麼久,難道不知道他們最終是要打上許都,定鼎天下的麼?”
&esp;&esp;我沉默很久,終於說:“沒有先生之前,天下也沒有太平。在先生之後,天下也不一定就能泰平安定?怎能將一切惑亂根源怪在先生身上?”
&esp;&esp;“惑亂之始,或不在劉備諸葛亮,但事情進展到現在這個地步,與他們有逃不開的關係!且問你,曹操誅董卓,何錯?”
&esp;&esp;“無錯。”
&esp;&esp;“曹操誅董卓不成,詔令天下共誅董賊,有錯?”
&esp;&esp;“無錯。”
&esp;&esp;“漢室幼主孱弱,天命已盡不可違。曹操平董亂,定西涼,只待定下南面,便可一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