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疲兵之計(第2/5 頁)
人已經採購完畢,大部分都已經心滿意足滿載貨物返程了。泗泌城互市中的商家只剩下一些尾貨,但足以滿足這些暹羅人與占城人。
臨近端午,傅頌雪終於率領數百商戶浩浩蕩蕩回國補貨去了。傅頌雪之前的生意,很少涉及海外貿易。這回小試牛刀之後發現,海外貿易簡直就是暴利。
一個橘子賣出一兩銀子的創富神話絕非虛妄。至於一個青花瓷碟製作成本僅僅幾十文,但賣給這些外國客商十幾貫都不成問題。
不過最大的贏家還是徵東將軍府,在金銀兌換白紙的遊戲規則下,輕鬆倒騰出來一百多萬兩白銀以及二十多萬兩稅銀,最關鍵的是兩百萬貫寶鈔也都重新流轉了回來。
姜士禎透過寶鈔與金銀間的流轉,又將佔城與暹羅人的糧食留了下來。隨著戰爭的延續,干城的補給線路越來越長,所需的糧食也越來多。這些糧食正好救急。省得以後還要派遣水師返回國內購買糧食。
如此算來還節約了一大筆運費。至於一些佛郎機人與紅毛夷對華夏寶鈔發生了興趣,偷偷攜帶了回去。這使得他們發現華夏還有一種他們未知的印刷術。
再說此時的蕭幹成勢如破竹,傳檄而定,並沒有遭遇什麼堅決地抵抗。至於鄭德賢與良德女王動作稍微慢一些。
他們的進軍速度之所以慢了一些,還是因為扶余人不願意向新羅人投降。一來扶余人以為自己強於新羅,投降也要向蕭幹成的部隊投降;二來是之前良德在這些地域殺人太多,扶余官民都有顧慮,所以不敢向新羅投降。
良德女王眼見連續三座城池力竭才投降。自己的軍隊攻城又傷亡了上千人,便殺心陡起。她下令對新攻克的三座城池進行屠殺。下面當兵的自然願意,屠殺中正好趁機搶劫。
鄭德賢得知訊息連忙找到良德要求她收回屠城令。良德身為一國之主歷來說一不二,見德賢阻攔非常不悅。
德賢勸道:“殿下,眼下蓋蘇文麾下精銳已然被殲滅,扶余覆亡只是時間問題。扶餘國人對此十分清楚,早已人人自危。您如今連下三城,正應當仿效漢朝高祖皇帝約法三章,收拾人心。
今日屠殺三城雖然解氣,但是這三城之後還有數十座城池。對於這些城池來說,開城要殺,不開城也是死,那麼今後誰還會主動向大王投降?”
良德聽罷心中一驚。文武王子最先反應過來,連忙跟著勸諫道:“殿下,鄭將軍所言極是。城中之人不能殺啊!”
其實一開始這小子是贊成屠城的。新羅國的君臣雖然飽讀華夏典籍,並自稱“小華夏”,實則並不能理解華夏的智慧。
良德還是放不下面子,似是問話,又似是自言自語道:“屠城之後,告訴後面的城池軍民,凡是負隅頑抗,此三城便是他們的下場。若是主動開城投降的,一律免死!”
鄭德賢苦笑道:“殿下,死人是不會現身說法的。再者殺了一堆人,奪到一堆空城,於新羅何益?於殿下合益?還是安撫人心,招攬流民,迅速回復民生才能有益於國家聚攏稅賦。”
良德反問道:“如何才能迅速回復民生?”
德賢苦笑道:“數百年來,扶余、白吉藩、新羅苦於戰火,百姓流離失所,白骨蔽於原野,萬戶之城空虛,千里煙火斷滅。三國百姓無不人心思定。
臣願殿下廣施仁政,對於新徵服之地輕徭薄賦,不奪農時,寧積於民,無藏於府。如此必能收拾人心,傳檄而定千里。而且數年之內必定府庫充盈。”
良德心裡本來對鄭德賢就有依賴,既然德賢說的這麼有道理,有這麼高深玄妙,便立刻命文武王子制止所有軍隊屠城。德賢便招攬這三座城池中得一些父老現身說法,對其他城池勸降。
果然一路上大部分城池都主動開城投降。
於是乎新羅國的大軍在端午時節抵達春川。上次良德女王就想攻佔春川,然後沿泥河而下,奪取尉禮城,但是距春川一步之遙時,被蓋蘇文擊潰,險些死於亂軍之中。
所以新羅全軍上下對於近在咫尺的春川頗有一些畏懼。不過就在此時,鄭德賢得到一支援軍。這些援軍一部分是姜士禎出銀子購買的一千名黑叔叔組成的外籍軍團以及三千痊癒後的傷兵。
鄭德賢與良德見到姜士禎購買的黑人軍團時,不禁呆若木雞。德賢問道:“你從哪裡弄來這麼多人不人鬼不鬼的東西?”
姜士禎嘿嘿怪笑道:“沒見識了吧你。這是從紅毛夷與佛朗機手裡買來的崑崙奴。我一次買了一千個,才花了五萬兩。若是單個的買,一個要六十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