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太祖手諭(第2/2 頁)
個暗格。暗格中放著幾本發黃的卷冊。
不過這些書都是市面上能看到的醫書。金川伯抽出其中一冊,翻開摩挲一番,從中抽出一張黃紙條。
金川伯顫抖著將黃紙條遞給德音。德音將摺疊的紙條開啟,只見其中赫然寫道“河陽侯如有異動,可憑此手諭處決之。”落款是太祖皇帝的印璽與年號。
德音大驚失色,以一種不可置信地眼神看向金川伯。一旁的蕭青棟更是震驚地合不攏嘴。往日那位和藹可親的祖父,如今在德音眼裡看來是如此的恐怖與陌生。
金川伯高深莫測地說道:“我來玉州養老,一來是想回到玉州侍奉恩師;二來是受太祖皇帝密旨,監視河陽侯,並秘密查訪西海王的下落。我可以隨時調動玉州衛便宜行事。
我來玉州之前,太祖皇帝親口對我說,只要能查訪到西海王的下落,便為我平冤,還可以封侯。”
德音此時從最初的驚慌失措中緩過神來。她有些激動地問道:“那您是不是早就發現我孃家的伯祖父在蘭桂寺中隱居?”
金川伯點了點頭,然後嘆息一聲道:“咱們一個伯爵之家,因為爭奪一個爵位,短短几日便死了三口人。皇位爭奪更是無比慘烈,父子反目,兄弟相殘都算不得什麼,一個搞不好就是天下動盪。當年的五胡亂華不就是司馬家的子侄兄弟為爭奪皇位而起嗎?
你的伯祖父辭官避世,使得天下免於再次動盪。我若是將他找回來,恐怕又是一場腥風血雨,神州沉陸。我就是得了侯爵之位,恐怕最終也要被太祖滅口。
太祖皇帝讓我探查你家伯祖父的蹤跡,又安排玉州知府來監視我。玉州知府後面又有廣聞寺暗中監察。所有人都以為自己是黃雀,其實都是深陷局中而不自知。”
德音從座位上起身,向金川伯拜了一拜道:“祖父,您深謀遠慮,保全了孩兒的孃家,也保全了咱們全家。”
金川伯道:“這太祖皇帝的手諭,今後就交給你妥善保管。待我離世,朝廷派人來搜檢時,就交還給他們,或者當著他們的面燒掉。如此你的伯祖父便是一代賢王。太祖皇帝也是民安其土,君臣相保的明君了。”
數日之後,吏部將金川伯夫人、資政大夫蕭感以及千戶蕭慧去世的訊息奏報給朝廷。陛下見到奏報頗感意外。他問道:“不是說金川伯夫人與資政大夫病重嗎?為何金川伯的長子也去世了。”
張翩道:“根據金川伯家奏報,金川伯長子因母病篤,急火攻心而辭世。”
陛下當然不相信有人會因母病篤,急火攻心而辭世。不過他也沒有深究,而是問道:“你們以為如何?”
張翩道:“金川伯夫人去世,派使者弔唁即可。資政大夫蕭忠當賜羽葆鼓吹,擇三品官員為使者前往弔唁。”
陛下思索片刻道:“開國勳臣就剩下金川伯在世了。金川伯夫人的喪儀不可太低,吏部與禮部各出一位侍郎前往弔唁,賜予金川伯夫人一品羽儀。”
所有大臣都明白,皇上根本不在乎什麼開國勳臣,關鍵還是看在蕭干城的面子上。不過陛下說的情真意切,在場大臣也跟著慷慨激昂地稱頌陛下深仁厚澤。
此時鄭德言建議道:“陛下,臣以為由禮部侍郎與兵部侍郎前往弔唁資政大夫為宜。”
陛下道:“為何?”
鄭德言道:“資政大夫蕭忠孤懸敵後多年,往來於蠕蠕可汗與西戎諸酋長之間。如今蕭大人過世,其遺存手稿恐有助於朝廷經略漠北與西域。臣以為兵部應派員前往查檢整理,以備朝廷所用。”
其實陛下早有此意,既然是鄭德言提議,哪裡還有不順水推舟的道理。陛下立刻下旨,遣金吾衛指揮使率八百衛士宿金川伯第。命兵部左侍郎與禮部右侍郎前往弔唁。玉州府九品以上皆赴喪,贈金川伯夫人與資政大夫羽葆鼓吹。
在外人看來朝廷恩寵備至,金川伯夫人及二子極盡哀榮。鄭德音等人心裡跟明鏡一樣,其實是朝廷派金吾衛將金川伯第與屏山伯第圍了個水洩不通。
就在鄭德音嚴防死守宮裡的兩個太監,全力以赴應付朝廷抄檢大員之際,廣聞寺糾核司聞風而動。暗中查訪金川伯夫人、資政大夫蕭忠、千戶蕭慧的真實死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