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紛爭又起(第2/3 頁)
代理大總統馮國璋在8月14日釋出《大總統佈告》,宣告自當日上午10時起,對德國、奧匈帝國宣戰,“所有以前我國與德、奧兩國訂立之條約及其他國際條款、國際協議屬於中德、中奧關係者,悉依據國際公法及慣例,一律廢止”。
中華民國收回秦皇島、塘沽等地的德國兵營,海軍部派人到上滬,監督解除了德國商船的無線電設施,並拆卸了主要的航行工具。在華德國駐軍都被民國軍隊繳械,分別予以集中看管。經過與德國和協約國商議,之後會由德國客輪統一把這些德國駐軍送回德國。
而身在南方的孫逸仙、陸榮廷、唐繼饒等人,則再次組建了新的中華民國軍政府,由於到南方的原國會議員不足法定人數,故稱為“非常國會”。
雖然“非常國會”選舉孫逸仙為海陸軍大元帥,陸榮廷和唐繼饒為元帥,提出戡定叛亂、恢復《臨時約法》的主張。但是在組織形式上,並沒有得到陸榮廷和唐繼饒等人的認同。
軍政府的制度,實際上還是民國元年孫逸仙等人最開始搞的那套總統負責制。
‘你孫逸仙掌權就是總統負責制,不掌權就是內閣負責制。這個內閣要辦什麼事還需要經過國會的同意,而國會議員中國民黨籍又佔大多數。合著怎麼都得是你孫逸仙說了算唄?’
本身軍政府的出現就是孫逸仙這一派與西南實力派以及國民黨內穩健派合作組成的。但是陸榮廷與唐繼堯等追求的是建立護國運動時期軍務院那樣的合議制政府,按各方實力排定座次,實現他們稱霸西南的野心。
而軍政府卻採取了元首制,樹立了孫逸仙在護法政權中的領導地位,他們反而成了配角。所以陸榮廷與唐繼堯對軍政府的組織原則及選舉結果都非常不滿,均不肯就元帥職。
伍廷芳、唐紹儀、程璧光、李烈鈞等國民黨穩健派人士為求得與西南實力派的合作,也贊成合議制,故這四人也不肯就職。
於是孫逸仙任命了一批自己的親信骨幹和原中國同盟會或中國國民黨的激進分子代理各項工作。這樣,軍政府實際上成為孫逸仙力圖領導護法運動的資產階級政府,從而決定了它必遭西南軍閥的反對而難以長期存在下去。
南方在玩政治遊戲,北方同樣在玩政治博弈。
段祺瑞和馮國璋在對外上面達成了一致,但是對內又產生了對立。段祺瑞一直致力於武力統一全國,其軍事戰略有兩個重點:一是對湖南用兵以制兩廣,一是對四川用兵以制滇、黔,而打頭陣的都是馮國璋的直系部屬。
馮國璋如何不明白這是段祺瑞在利用與西南各軍交戰的機會,削弱自己直系的實力。對此馮國璋表面聽從段祺瑞,可是一面暗中聯絡西南各方,彼此打配合仗,而另一面就是馮國璋也意識到自身實力的不足,加緊擴充軍力。
馮國璋背後的英法兩國都準備應對歐洲戰事,根本不能對馮國璋提供幫助,而沙俄也剛剛經歷了國內革命,無暇顧及遠東。而這個時候,日本人秘密找上了馮國璋,兩方一拍即和。
馮國璋秘密向日本訂購4000萬日元的軍火,這些軍火要是到位,光價值100萬多萬銀元的多條槍,就可以編組4個師的兵力,更不要說還有輕重機槍和大炮和炮彈等等。這筆錢是瞞著段祺瑞的,而此時段祺瑞則同樣是在和日本人商量借款的問題。
-----------------
作為討逆功臣,白景杉用自己的功勞,保下了醇親王載灃。而林明全和杜西林等人也用這個功勞,換了反正的那部分“辮子軍”卸甲歸田。段祺瑞自然樂得此舉,硬擠出來15萬大洋,遣散了這不到3000人的“辮子軍”,而空軍也進入了段祺瑞的眼中。
現在整個航校才12架教練機,可南苑航校的畢業生有83名,現在南苑航校這邊都不敢招生了,實在是沒有飛機可用。
段祺瑞也承諾會在有錢了之後,給南苑航校添置飛機,不過還是先把欠了參謀總部一年的工資給發了下來。
在要到了工資之後,白景杉就安心在家裡閒居了。這天從上滬回來的白玉婷直接找到了白景杉。
“哥,我要去德國讀博士?”白玉婷看著白景杉直接說道。“你幫不幫我吧!”
“我說姑奶奶,你這是鬧哪出啊!”白景杉不明所以的問道。“而且現在國家剛和德國宣戰,歐洲那邊也還沒結束呢,你怎麼就想到去德國上學呢?”
“你別管,我就是要去?”白玉婷直接說道。
“你這在上滬到底發生了什麼?”白景杉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