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民國外交難(第3/3 頁)
就這麼一直拖延下去。這不是白景杉和某個人關係密切就能改變的,涉及到本國利益,任何個人都需要服從國家決策。
而之後唐紹儀組閣僅僅兩個多月之後,因為唐紹儀委任非北洋系的王芝祥為直隸總督,袁世凱授意北洋將領通電反對,緊接著袁世凱又跨過唐紹儀,直接讓王芝祥去江寧解散南方革命軍。唐紹儀覺得袁世凱此舉是是破壞了“責任內閣制”,從而被迫辭職。
隨後袁世凱提名原唐紹儀內閣的外交總長,無黨派人士陸徵祥為內閣總理。陸徵祥在就任內閣總理期間,也曾向英國表達要求獲得承認的意願:“希望共和國政府能在最近期內得到英國政府之承認”。
英國的回答給出了承認的明確條件:“在召開具有代表性之國民會議明確制定憲法,並根據憲法條文順利選出大總統前,關於承認中國政府問題,英國政府礙難加以考慮。”
這是民國成立大半年時間以來,各國列強中,唯一的一份明確表態。可惜陸徵祥也僅僅堅持了不到2個月,8月份就被參議院彈劾,從此陸徵祥稱病不出。
總統制也好,內閣制也好,這些都是南方革命黨效仿西方提出來的制度,這些對於袁世凱,對於北洋系來說,都是陌生的,或者說沒有南方革命黨熟悉。連續兩任內閣的失敗,不禁讓袁世凱懷疑起中國能否實行這種所謂的“西式”共和體制。
經美國國內熱心團體的不斷努力,美國輿論界要求承認民國政府的呼聲已經實質性地影響到了美國國內政治,美國很多政要認為以往所堅持承認須建立在中國成立鞏固政府之後的觀點須加以改變,現政府雖不十分鞏固,但也不會再有大的變亂髮生,“如再遷延,將無止期”,主張予以承認。
日本方面本來也準備對中華民國予以承認,可是陸徵祥被參議院彈劾之後,日本的態度發生了180°的轉變。
南方革命黨的資金來源一部分是海外華人團體的捐助,另外很大一部分大都來自日本黑龍會。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日本政府似乎看到了攫取更多在華利益的機會。
國內的混亂政治態勢讓其他一些觀望的各國列強,又持了懷疑態度,在日本的遊說之下,各國又不急於承認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
白景杉在阿爾貝一世口中知道這些內幕之後,直接密電國內。
……
陸徵祥被彈劾之後,袁世凱再次提名了原內務總長趙秉均為代理內閣總理。在黃興的斡旋之下,9月參議院透過趙秉均為內閣總理。可是出乎袁世凱預料的是,黃興也把趙秉均及其他6名閣員發展成了國民黨。
隨後,民國臨時政府準備進行第一屆國會選舉,推進國家正常化程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