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你反對,我反對,大家都反對(第2/3 頁)
因為他們對清廷的期望是:能保持穩定統治,同時易於控制。
因此,列強並不希望清朝的政局動盪。清廷皇室政局不穩,關係到西方各國的在華利益。在他們的眼中,慈禧和光緒兩個人比起來,列強認為光緒代表的是維新,慈禧代表著舊勢力。相比之下,光緒更願意同外國合作,慈禧對外則保守一些。
更何況以當時的形勢看,列強大多認為要是不維新,清政府看樣子也快撐不下去了。清朝亡了,對他們的利益觸動更大。
而因為各地教案不斷,特別是義和團在魯地興起之後。英國公使竇納樂告知清政府說,義和團對外國人持有很大敵意,你們有義務保護我們。竇納樂還來聯合各國公使,調動軍艦武裝示威,向清政府施壓,要求清廷兩個月內消滅義和團。雖然袁世凱在山東剿滅義和團做的不錯,但是義和團並沒有被徹底剿滅,反而越剿越多。
各國公使紛紛指責朝廷。而端郡王本來就恨各國公使上次的攪局,從而使原本到手的皇太子變成了大阿哥。
而毓賢也曾提出義和團仇視洋人、洋貨,而且義和團眾人都是“刀槍不入”身負神異之輩,而且他們不僅仇視洋人,那真的是能動手就別吵吵。
毓賢此人雖然仇視洋人,但是吧這個人可謂是清官中的清官,也正是因為此點,分外受大學士徐桐的看重,由此徐桐才把毓賢推薦給了剛毅和端郡王。
端郡王不斷的向慈禧太后進言,而且造謠說洋人支援光緒重掌朝政,並鼓動慈禧太后利用義和團打擊洋人。
慈禧最大的忌諱就是有人說讓光緒回來,而且慈禧太后不惜和各國一戰都要廢掉光緒。現在鋼刀利刃竟然送上門來,自然是準備用一用的。
原來還有些投鼠忌器的慈禧,在端郡王、剛毅等人的鼓動之下,這才下定決心立刻廢掉光緒扶溥俊上位,繼續臨朝訓政。
-----------
京城的各國使節在得知這一訊息之後,在英國公使聯絡之下,各國公使緊急照會總理衙門,要像去年那樣給光緒做體檢。本來總理衙門還想著脫一脫,可各國公使這次態度也異常強硬,最後慶親王奕匡只能入宮請示慈禧,慈禧也不想現在就和洋人直接撕破臉,所以就同意了各國公使的要求。
最後檢查的結果,再次被各國報紙上刊登了出來,而且這次各國都統一了口徑,在報紙上大肆抨擊朝廷廢立之舉,更是諷刺慈禧太后招撫義和團。而之後在光緒舉行退位典禮的時候,沒有一名外國使節參加典禮,整個廢立
……
各地對於建儲也紛紛反對,而上滬工商界反應激烈,以罷市為要挾,號召臣民抵制立嗣。杭州、天津、武昌、廣西各地士民隨之響應,均要求當地督撫代為轉奏諫阻。不僅是國內的社會反響激烈,在國外的華人華僑中,反對立儲的也大有人在。
梁鼎芬正在日本,當在東京的各種報紙上看到清朝冊立大阿哥的報道時,他極力反對,當即作文刊登於日本報紙之上,並將報紙寄給張之洞。
文章中論及嫡庶伯仲之序與大宗小宗之分,怒斥徐桐等人大逆不道。他言及平常士庶人家按倫序分大宗小宗,“絕次不絕長”,朝廷立溥儁為穆宗嗣,符合常例。
可是一旦成為皇帝便永為大宗,尊帝即是尊祖,所以光緒皇帝是為大宗,與列祖列宗一體相承,但是將來繼承光緒皇位的溥儁不承嗣光緒,不合禮制。對於傳言的溥儁稱光緒為皇叔,他也認為極不恭敬。
康有為在海外發動華僑,並請英日美使干涉“扶助皇上覆闢”。梁啟超則在《清議報》痛斥偽論立儲陰謀,作有《十二月二十四日偽上諭後》一篇,攻擊西后不遺餘力。
《清議報》、《蘇報》等報紙都大肆報道,宣揚立嗣即廢帝的思想。
慈禧太后在光緒五年吳可讀請求為穆宗立嗣的時候,以本朝不建儲祖制駁斥過這一問題。但現如今是她自己違背本朝家法立大阿哥,革命派以此來表明“昔也為體制極盛之時代,今也為體制漸衰之時代”,藉機宣傳革命。
在這波反對建儲的大潮中,經元善臘月二十六的電報最為轟動。經元善是上海電報局總辦,立大阿哥的詔書一經頒發,他隨即聯絡在滬千餘紳商,包括唐才常、章太炎、葉瀚等,聯名給總理衙門發電報,表示抗議。
電報主要指出朝廷立嗣的決定,使得人心拂亂,招致各國不滿,且有調兵干預的可能,希望各在京大臣能忠義為國,奏請皇上切勿有退位之念,勉力臨御上朝,如此上可“慰皇太后之憂勤”,下可“弭中外之反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