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石匠(第1/3 頁)
第170章 石匠
採石營地位於山上部落所崇拜的聖山腳下,建立在一片相對平坦的褐紅色土地上。
土地雖然平坦,卻遍佈細小的裂縫,像一張龐大的蛛網,又像龜背上的花紋。
這是火山噴發留下的痕跡,在很久很久以前,熔岩流經此地,錶殼因冷卻收縮,形成了不同方向的收縮裂隙,呈網格狀切割熔岩錶殼,使平整的熔岩流表面產生一道道形似龜背的紋絡。
在山上人眼裡,這片受到火山熔岩浸潤的土地同樣是神聖的。
但對於生長在此地的植物而言,挾裹著上千度高溫的熔岩無疑是毀滅性的災難。
舉目四望,遠處環繞著高大挺拔的落葉松、檜柏、偃松,仍然翠綠欲滴,金縷梅、銀縷梅更是長開不謝,或黃或白的花瓣點綴其間,為蒼翠的山林增添一抹亮色。
山上人崇敬的聖土反倒是光禿禿的一片,只有零星的低等植物諸如苔蘚、地衣,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頑強生長。
“七八!”
烏鴉、豹皮和豹肝被駐守採石營地的獵人押著運送石料,同行的還有一票老弱病殘。
按照有鹽部落的規矩,這些人都屬於瀕臨放逐的物件,但在山上部落,沒有放逐一說,人在成年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勞作的一生,年輕時或牧羊或狩獵或採集,年老後便終年在山上開採和打磨石頭,至死方休。
這是山上部落的傳統,山上人早已習以為常,他們心甘情願地在此了卻殘生,為部落、為族人綻放生命的最後一絲餘熱。
在這群面黃肌瘦的老弱病殘裡,烏鴉、豹皮和豹肝格外顯眼,他們既不年邁,也沒有殘疾或患病,自然受到最多的“關照”。
駐守採石營地的獵人主要看管兩種人,一種是被祭司大人判處有罪的人,另一種便是野人。
相較而言,野人比犯人更讓他們警惕,“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觀念是不分種族不分時代的。
烏鴉已經在這裡幹了一段時間的苦力,具體過去了多少天他說不清楚,每一天都十分漫長,漫長到彷彿不會結束。
因為年輕力壯,所以自然而然的,最重的體力活都交給他做,他成了石頭的搬運工,任務是把石匠開採的原石運到營地裡加工,然後再把打磨好的石頭運往山上部落。
採石營地裡不僅有老弱病殘,還有一批精明能幹的石匠,他們的地位比普通人高,負責原石的開採、重要石器譬如祭祀石器的製作。
石匠們經常徵用烏鴉,一方面還是因為他年輕力壯,足以應付開採時的重體力活,另一方面,這個野人雖然說話磕磕巴巴,人卻十分機靈,善於學習和總結經驗,吩咐他做的事,他總能出色地完成。
烏鴉也很樂意為石匠效勞,比起那群舞棍弄棒、動輒揍人的蠻子,石匠要講理得多,也更為人道,起碼不會吝惜食物。
除了能夠吃上一頓飽飯,開採石頭本身也比單調枯燥的搬運更加有趣。
對於烏鴉來說這是全新的體驗,生活在河谷營地附近的部落沒有發現具有超自然神力的石頭,他們的石器大部分來自燧石,住在洞穴裡,也不需要大塊的建築石料,因此沒有發展出與之對應的玉石崇拜。
在此之前,烏鴉從未想過山裡這些堅不可摧的岩石,能夠被人力所撼動!
他看到石匠們把點燃的木炭放在石頭上燒,燒熱以後,再用冷水澆淋,霎時間,採石場裡爆發出宛如野獸咆哮的轟然巨響,堅硬的石頭應聲爆裂,眾人頓時目瞪口呆。
“都別愣著!幹活!”
老石匠赤土指揮眾人開採石料。
烏鴉已經可以聽懂一些簡單的指令和對話了,立刻和石匠學徒及一眾苦力一起,把石鑿插入裂縫中,將之一點點撬開。
火燒水激是石匠們常用的一種裂石的方法,利用的是岩石熱脹冷縮的物理性質。
此外,富有經驗的老石匠還會一種“楔裂法”,他們將岩石鑿出一排淺孔,打入楔子,然後不斷敲打,利用岩石抗拉、抗剪力差的特點讓大塊的石料非常整齊地劈裂開來。
用這種方法可以快速開採體量大而且整齊的建築石料,比如山上部落那座聖火塔,就是用這種大塊的石料搭建而成。
當然了,楔裂法比火燒水激法更考驗石匠的本領,在哪裡鑿孔、鑿多深的孔、間隔多少……只有經驗豐富的老石匠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你們真是我帶過最差的一代!”
赤土不假辭色地數落他的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