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洛水湯湯(第1/2 頁)
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飢人,踐此萬歲!
雒陽
雒陽有三市,金市(大市)在城內,馬市(又稱牛馬市)在東城中東門外,南市在南郊禮制建築區之西側。
這三市便是習稱之“雒陽三市'。
東漢明帝永平五年作常滿(平)倉,立粟市於城東,後來倉廢,但是此地逐漸發展為雒陽的第四個市。
此四市,除金市在城內,餘均在城外。二市在東郊,一市在南郊西側,與城內金市遙相呼應。
這些市構成了雒陽經濟活動的主體。所謂“粟市”、“馬市”看來並非僅限於經營“粟”、“馬”之專業的市,而是以此為主兼營其他商品,暫稱為集中市。
這兩市位於陽渠漕運線上,商品集散甚為便利,一般的商人想要交易大宗,便在此處交割,除了這四市,城郊尚有些定期集市進行商業活動。
“亭”、“聚”、“鄉”都有市,有的甚至發展成為小型集中市場,所謂“市邑”。市邑與“市”共同組成雒陽城市經濟活動。
而此時,手工業頗為繁榮,雒陽田地有限,有恆產者更少,因此從事手工業的人甚多,要交割物品,而又交不起稅的,大多聚集在城郊諸市附近。
雒陽一般編戶居民閭里除部分在城中外,主要散佈在城外,如上東門外之上商裡,馬市附近之白社裡、樂裡等等。城郊尚有前代聚、邑,亦納入居住區範圍。
無論城內城外的市內,糧商都在以高昂的價格收購糧食,糧價的快速飛漲讓人們意識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機,因此,各地的糧船紛紛停靠到了雒陽城北。
在這樣龐大的市場下,長安,雒陽,以及整個司隸附近的糧商紛紛聞風而動,將各地的糧食聯手壟斷,至於百姓,有錢的還能買一口糧,沒錢的就只有拿田地抵押,借錢買糧。
粟市附近的坊裡,除了些簡陋的店鋪之外就是做那些大小買賣的人,為了方便而在此購買的的宅院。
一名客商從某個巷子裡獨自走了進來,在一間府邸門前停下,他輕輕叩響了門,裡頭很快傳來人語,操著一口嚴重的青州口音:“是誰?”
“薛仲元,是我。”那客商壓著嗓子,語氣略低幾分。
他長相普通,一雙手骨節修長,指肚老繭橫生,眸裡的貪婪掩都掩不去,看著便一副久經商海的模樣。
名為薛仲元的少年開啟了門,這人身材健壯,穿著儒袍,帶儒冠,一手開門,另一隻手也不放下手中的書。見到對方,薛仲元被那人的貪婪之色駭得一驚,隨即皺眉道:“張琚,莫非是今日諸市又有何風向?”
被人直呼其名,張琚也不惱怒,他是商賈之後,地位低下,面前的人早已經憑著家財傍上了扶風名望馬氏的這條大船,已經穿上儒裳,戴上了儒冠,非同日而語了。
他並不在乎對方對自己到底是什麼態度,至少他並不在乎張琚這等前恭而後倨的小人物對自己的看法。
一時的委屈算的什麼,今日若有成效,一番倒手就是數萬萬錢,張家薛家再如王莽之時富甲天下也不是奢望,到那時,一個薛家算什麼。
張琚溫和笑著點了點頭,還未說話,只聽另外一人走向二人,操著帶了幷州口音的官話,道:“見過二位君子。”
張琚聞言,面色更溫和了,彷彿被這一句君子將腦子裡的孔方兄的臭味都洗乾淨了。
來者是一個高高瘦瘦的中年人,身材高大魁梧,不像是生意人,倒像個武夫。
“韓義全。”
韓義全,名真,字義全。
張琚同樣回禮。
薛仲元也回了禮,稱呼了一聲韓兄。
三人都是商賈之家,除了薛仲元,二人最近在雒陽生意往來密集,因此也算是結下了友誼,糧價的訊息也不算什麼秘密,他一人也吃不下這麼多糧食,因此張琚沒有瞞著兩人的意思。
韓義全靠攏二人,低聲道:“張兄既以誠待我,我亦不敢隱瞞,成皋糧倉失火,雒陽近日糧價恐怕還要漲,張兄是否......”
張琚聞言面上不變,打聽著韓真訊息的來源,韓真不語,只是指了指上面,笑了笑。
這讓張琚豔羨不已。
薛仲元看著二人互相互動著訊息,心裡雖然厭煩,但他也是商賈之家出身的,對於這些訊息的嗅覺絲毫不遜色兩人,如此巨利當頭,薛仲元若說不心動那是假的。
但是治學的嚴令也讓薛仲元不得不退步。
韓真似是察覺到薛仲元的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