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丈量田地(第1/2 頁)
所謂編戶齊民:以戶為單位來管理人民,是謂“編戶”。
同時廢除過去封建體制下地方上原有的貴族、長老、族長等地方領袖,所有人統統是國君的臣民,是謂“齊民”,總稱“編戶齊民”。
何顒論家世雖然不能和另外幾家高門大戶相比,但畢竟資歷在那擺著的,不必擔心他壓不住底下的人,更有趣的是,這個人其實是個好人,君子。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有了何顒拉仇恨,皇帝就可以幹其他的事情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目光果然如皇帝所預料的那樣,都看向了何顒,反而沒人關注越來越像小透明一樣的皇帝。
此前進入六月的時候,地方州郡就已經在逐步開始進行另一項國策:編戶齊民,皇帝自然也不能落下太多,之前的種種,自然都是在為這一件事掃平阻礙。
正如劉虞在幽州的底子,不僅能自給自足,還能養活許多其他州郡流竄去的流民,有這份底子在,在幽州進行通商就是很合適的。
而且公孫瓚此人如今已有割據的跡象,對於劉虞同樣是知根知底的,如果接著按歷史的走向,即便沒有董卓,劉虞和公孫瓚都得打起來,皇帝選擇讓皇甫嵩這位老將去試試公孫瓚這個小輩。
所以經過皇帝深思熟慮之下,以皇甫嵩統幽州事宜,其實也是為了幽州和外族好......看樂子......
幷州如今也不太安分,但是沒關係,有丁原,涼州有叛亂?沒關係,有董卓,他們比匈奴更懂匈奴,比羌人更懂羌人。
雖然朝廷暫時放棄了涼州幷州的收益,但換來了這兩州的穩定,對皇帝而言無疑是掙大發了。
“駕!”
弓馬日漸嫻熟的皇帝在上林苑內縱馬馳奔,漢家的皇帝總是這樣的閒不住,就是十個人一起看著皇帝,人家也能找個辦法溜出去,美其名曰親自檢視民生疾苦。
不會溜出宮的皇帝不是好皇帝,被人矇蔽都是咎由自取,還得被人寫進史書裡嘲笑,反而如漢武帝,孝宣皇帝等,卻很難被下面的人欺瞞,正是因為他們從來不會只聽臣子的話。
反而是趙宋一朝,那一番虛假的治世中,居然造反了四百多次,趙宋的天子更是一輩子都被困在那深宮裡,這對皇帝而言都是難以想象的。
皇帝與盧植身後跟著數十騎士,並不沿著官道前進,隨意行進到此,不由得被這荒涼阻礙了腳步。
皇帝突然指了指左右的荒地,面前荒草如林,鳥兔皆不懼人馬,皇帝搖搖頭,道:“上林苑地廣人稀,徒有土地而少有人耕種,朕頗覺可惜,不若開放上林之禁,行宮之外劃分界限,分發上林田地租與流民,此後百姓墾殖之貨,朝廷只取一成,盧公以為如何?”
盧植聞言點點頭,並沒有反對的意思,因為這是孝武皇帝時期就有的例子。
“陛下仁德,臣為天下賀。”
漢朝永遠有他和別的王朝不同的一面,即皇帝對老百姓的重視程度。
在漢武帝沒登基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以平陽公主丈夫平陽侯曹壽的名義在上林苑遊玩時,途中不小心踐踏了農民的麥田,不僅被罵的體無完膚,還被人拿了報官,即便以平陽侯的身份也沒能免罪。
但皇帝對盧植這個反應卻不甚滿意。
按雒陽如今的情況,別說拿出一千畝,兩千畝了,就算是拿出一萬頃田地,也分不到一點湯水到老百姓手裡才是常態。
雒陽居住的大戶們,早就將這個地方分配的差不多了,要想開墾這地方,還非得他們點頭不可,偏生在這個地方有田地的,還不是一家兩家,而是大部分雒陽豪族。
按後世的話就是,你收不收禮?你不收就是我們的敵人,先併肩子上了你,再分田地,曰:黨同伐異!
盧植只是搖搖頭,笑道:“論及苑林之事,陛下當詢鉤盾令才是,非是臣下不言,此事還需陛下親自檢視才是。”
雒陽的上林苑和西漢上林苑差不多,只是少了一些孝武求仙訪道的建築,對行宮,亭臺等建築復原,另外限制了行宮附近的禁令,增加了耕田的面積。
後來有西苑,又增加了濯龍園等林苑,上林苑因此不為皇帝看重,但都還是在少府,鉤盾令的管理下。
盧植的話讓皇帝來了興趣,二人返回了官道,來到一處亭臺處,吩咐人喚來了少府鮑丹。
不多時候,鮑丹騎馬來到此處,聽聞盧植複述的話,鮑丹反而有些惶恐。
看著少府鮑丹的模樣,皇帝饒有興致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