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劉公還朝(第1/2 頁)
“蓋聞四海之事,皆有制度如儀,即令大司農平準均輸州郡物賈錢穀金帛諸貨幣,郡國四時上月旦見錢穀簿,其逋未畢,各具別之。邊郡諸官排程,尚書檯需予准許,有司如儀!”
次日一早,郭勝前往尚書檯宣讀了皇帝的中旨,再經由尚書檯釋出正式詔書,由尚書郎楊贊轉而交與大司農官署,調五百待詔公車的甲等士子隨大司農官署進行市場調研。
這是新的人才梯隊,也是皇帝向群臣透露的用意,今後用人也罷,選才也罷,不會只在三署郎選用,更重要的是,選舉的官員一定要有地方為政的經驗。
於眾公車之中,有一名名叫傅乾的人卻並不與人前往大司農官署,而是由宦官引著入了宮禁,來到宣室殿等候皇帝陛駕。
......
長亭內,有亭長
宗正劉松年紀約有四、五十歲了,在這個時代,如此年紀的人幾乎都是須發花白,鬢角全是皺紋。尤其是他身子單薄,兩眼渾濁,樣貌比真實年齡還要老上許多。
但皇帝卻對此人恭敬有加,因為他的父親是孝靈皇帝的老師、前太尉劉寬。
劉寬在世時也是天下名望,而且還是劉氏宗室,高皇帝之後,劉松在這樣的環境下,其實很難超過他父親的餘蔭了。
不提他父親,宗正一職也能卡一卡皇帝的脖子。
“陛下,老臣本不該多嘴,但恕老臣多嘴問一句。”
“不必客氣。”
雖然是注視遠方,但皇帝的注意力還在老者身上,聽到老者有話說,皇帝也回應道。
“劉幽州牧守幽州可是有所差錯?”
劉松的目光渾濁,卻有一種莫名的震撼力,這是皇帝在其他人身上感受不到的東西,這是來自天生貴族的氣度,劉氏如今的族長,即便只是劉虞退讓下來的,劉松這些年做的也絕不比劉虞在任時差。
“逮鄉侯何出此言?劉公向來廉明,在幽州素有賢名,自然並無差錯。”
“既然並無差錯,那陛下為何要將劉幽州召回京師?”
皇帝要說出口的話一滯,皺了皺眉頭。
“太史公曰:仁義不施而攻守異也,我深以為然,但,反之亦然,異族安定,不如以通商之事定其心,然而今寒冬將至,我不認為異族會畏懼劉公之名而因此放棄南下。”
劉松懂了,皇帝這是覺得劉虞過分仁慈了。
果然,下一刻皇帝便說道:“彼輩夷狄也,自古畏威而不懷德,皇甫將軍治軍有方,屯田也罷,防邊也罷,都不會使幽州致亂。”
劉松感嘆道:“劉幽州老矣,為大漢常年奔波各地,讓他安生修養幾天也好。”
兩人閒談著,劉虞的車駕已經距離二人所在的長亭不遠,隨劉虞來的騎士已經先行一步來到長亭準備稟報亭長,卻沒想到見到了皇帝,劉松以及羽林騎士。
驚慌拜見,被皇帝制止,詢問道:“幽州牧劉公何在?”
“劉公至此已不足三十里,不知陛下親臨城郊,恕罪!”
皇帝點點頭,讓他留下。
過了大概一個時辰左右,劉虞的馬車終於晃晃悠悠的出現在視野裡。
前後跟著兩衛騎士,俱是全副武裝的幽州卒。
待馬車停下,劉虞在鮮于輔的攙扶下緩緩下了馬車。
畢竟上了年紀,又坐著這顛簸的馬車顛簸了幾天幾夜,就劉虞的身子骨,沒散架都是好的。
隨手從馬車裡拿了一件大氅披在身上,劉虞準備去長亭休息歇歇腳,再入宮陛見。
劉虞皺眉,“去傳信的騎郎還沒回來?傳信傳到哪裡去了?”
話語剛落,劉虞才後知後覺的發現,跟隨自己的眾人似乎都沒了聲音,就連向來話多的鮮于輔都安靜了下來。
“劉公一路勞累,今日就不必入宮了,先在長亭歇歇腳,隨後就回府邸休息。”
皇帝來到劉虞身邊,攙扶著這個有些消瘦的老人。
劉虞聞言大驚失色,剛想行禮,就被皇帝攙扶住了。
皇帝笑道:“誒,公為國家奔波,我為公來,豈非君臣相得?何須行禮?”
劉虞聞言也笑了。
二人行至長亭,亭長立即端來熱茶,殷勤為劉虞送了軟墊,不致劉虞坐在冰冷的胡凳上。
劉松見到劉虞的模樣也不禁激動起來,起身對劉虞行禮。
劉松是漢高祖十六世孫,按輩分,劉虞還是劉松的叔祖。劉松有如此姿態也是正常。
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