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攻心為上逞英豪(第1/2 頁)
然而,無論諸葛亮所言是真是假,江陵的民眾皆已深信不疑。
他們確信劉琮已遭曹操殘忍屠戮。
同時,亦能想見自己若投降曹操,將會面臨何等悲慘的結局。
一州之主尚且遇害,更何況他們這些普通百姓?又有誰會在意他們的生死?
不!有一人在意。
此人便是劉皇叔,正如《告江陵民眾書》中所述。
劉皇叔當時僅以新野縣城為立身之所,卻在曹軍大兵壓境的巨大壓力下,並未接受劉表託付荊州的遺願。
而是將其轉換為請求劉表派遣水軍,護送治下新野與樊城的數十萬百姓南下避難。
這並非僅存於書中的記載,而是新野南遷的民眾在江陵親口所述。
自劉皇叔治理新野以來,新野縣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百姓皆能飽腹暖衣。
一位老者感慨道:“若非曹操南下,劉皇叔不忍見我等受戰火之苦,我等又豈會捨得離開劉皇叔。”
言罷,他閉上雙眼,彷彿在懷念在新野的幸福時光。
“所幸我這把老骨頭雖南下避難,但已將我的兒子送入劉皇叔帳下,不求他能平安歸來,只願他在劉皇叔麾下,多殺幾個賊兵,將曹賊趕回北方,護佑荊州大地的百姓得以安寧。”
那老人說話時,身邊已圍滿了人。
待他說完,周圍掌聲、叫好聲如雷貫耳,經久不息。
而後卻被江陵軍兵驅趕,眾人方才一鬨而散。
……
見鄧義劉先沉默不語,劉琦又道:“鄧劉二位先生,難道是打算據守江陵,以等待曹操的援兵?
還是想將江陵全城百姓獻給曹操,作為自己晉升的階梯?二位先生或許可以封侯,但江陵百姓有何罪過?
怎忍心將他們送於曹賊之手慘遭殺戮?若兩位先生執意如此,可否將城中百姓放回南岸,讓他們自謀生路?
琦願退軍五十里下寨,若有人趁此攻城,必遭天譴,五雷轟頂!”
“天譴,五雷轟頂!”數萬人的呼喊聲在長江上空迴盪,一直傳到了江陵城的上空。
鄧義劉先聽後,額頭冷汗直冒,心中暗自思忖:“大公子平日看起來不善言辭,今日為何言辭如此犀利?”
再看劉琦身旁,有一位宛如仙人的人物,手持羽扇,面帶微笑,此人正是諸葛亮。
“這個諸葛孔明,竟如此陰險狡詐。”兩人不知如何應對,只能將牙關緊咬,對諸葛亮恨之入骨。
關羽在一旁不滿地說道:“如今大軍在此,全力進攻,城中並無善戰之將,可一舉攻破,又何必在城外費這等口舌。
若此時不取,一旦曹操站穩襄陽,率領大軍前來支援,該如何是好?”
諸葛亮微笑著說:“江陵城高池深,即便攻下,也會傷亡慘重。我主與公子皆為仁義之人,怎會讓江陵城陷入戰火?
怎會讓江陵百姓遭受劫難。”接著看了一眼身旁的馬謖,又說道:“夫戰者,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這才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道理。”
話音未落,馬謖若有所悟,不禁讚歎道:“軍師之言發人深省,實乃金玉良言。”
眾人皆心悅誠服,唯獨關羽不為所動,不置可否。
於是諸葛亮又對劉備說了幾句,劉備點頭,嘴角忍不住露出笑意。
須臾,劉備復向江陵城中高呼:“江陵城之將士,吾乃劉玄德也。
曹操之暴虐,實為人神所共憤。其祖中常侍騰,與左悺、徐璜同作惡,其父嵩,乞養於他人,因貪贓而竊居高位,
車載金玉,賄賂權貴,盜竊朝廷重器。操遂憑藉祖蔭跋扈,肆意妄為,剝削百姓,殘害賢良。
故九江太守邊讓,才華出眾,天下聞名;直言正色,論不諂媚;卻遭梟首之刑,妻兒亦受牽連。
自此士林悲憤,民怨愈深;一人奮起,全州響應,操又專權脅迫遷都,當御省禁;輕慢王室,敗壞法紀;
坐擁三臺,獨攬朝政;封爵賞賜隨心,刑罰殺戮隨口;所寵者光耀五宗,所惡者誅滅三族;群言者遭顯誅,腹議者蒙隱戮……”
陳琳為袁紹作《討曹操檄》時,劉備于徐州曾讀過,對此篇罵曹操之文印象極深,尤對其中罵之甚烈者牢記於心。
不知為何,劉備對於汙衊曹操有著發自內心的興趣,何況,這也不是汙衊,而都是事實。
“望諸軍民切莫受其蠱惑,降則必死,非但如此,汝等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