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大明:我為天下師 > 第683章 三路夾攻

第683章 三路夾攻(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穿越隋末,系統降臨人在古代,隨身有座現代都市史上最強駙馬爺從門吏開始光宗耀祖皇帝女兒身,開局欺君犯上重生悍卒:開局官府發媳婦皇后的貼身侍衛嫌我功高震主,我黃袍加身你哭啥?一覺醒來我在龍椅上了四合院:跟大孝子斷親,娶婁曉娥三國:被義父背刺,我反手篡位從小縣令到主宰萬界寒門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遙官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

橫渡長江,浩浩蕩蕩的制憲軍從南昌一路去往黃州府,他們沿途所行之地,必有百姓夾道相送,但他們卻沒有任何停留,直到過江之後,才第一次停下了腳步。

長江天塹阻隔,南北據此而分,渡江之後也意味著制憲軍已經進入明廷的勢力範圍之中。

再往前的任何一步,都是面向敵人了,制憲軍將這樣一路橫推,直插京師腹地,把朱允熥從皇椅踹下來。

十萬大軍就地在江邊駐防一晚,至第二天天明,鄧茂七便來到許良身邊辭行:“校長,學生今日便領軍西去,我們在京師城下會合!”

許良神色凝重的點了點頭:“我軍輕裝挺進只求快攻,若遇堅城鐵壁,切記不可糾纏。”

鄧茂七連忙抱拳應聲:“校長放心便是,待您入關之時,學生必定已經京師!”

說罷,鄧茂七便辭別許良,然後從十萬大軍分出三萬之眾,浩浩蕩蕩西行而去。

於此同時,另有三萬大軍,亦從東南前行,只留許良本部三萬大軍尚在原地。

北伐之戰定然不是匆忙發起,事實上制憲黨早就有過漫長的籌備和謀畫,此次作戰方略也早已定下。

制憲軍目前仍然具備對明廷的武器優勢,這是最後的視窗期了,如果現在不打,等到將來明廷軍隊全部列裝仿製槍械,那就更難打了。

為了充分發揮己方的武器優勢,制憲軍並不執著於大兵團作戰,最終決定分兵三路直取北方。

一路西走湖廣經武關商洛的路線,一路經河南走三門峽潼關,兩部大軍以鉗形攻勢合擊關中。

而最後的一路則要東去支援黃蕭養,截斷鐵路線,並且阻擊李景隆回援的大軍,以保證許良和鄧茂七後方安定。

大體戰略如此,但具體戰術打法,則要更加細緻了。

許良也沒有在江邊停留,分兵之後,他立即率軍前進,進入黃州府深處之後,他立刻把三萬大軍化整為零,以三百左右為一小隊三千人為一大隊的部署,往整個府擴散出去。

他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利用槍械武器的火力優勢,輕軍快攻平定黃州府。

依然是自己在南方做的老一套,幫助本地的其起義力量佔據優勢,然後一路往前攻城略地即可。

相比於南方,北方的地方起義力量過得要艱難的多,李景隆當初平定北方的方略異曲同工,也卓有成效。

因為官府佔據絕對優勢地位,對起義軍的打擊行動一直沒有停止過,這讓北方的起義力量只能轉入低潮,在部分鄉村甚至山林裡艱難頑抗。

正如黃州府的起義軍領袖唐恩,現在的日子就不好過。

當初一個小商人怒而起義,引起的連鎖反應是唐恩自己完全沒想到的,起義的時候他完全抱著一種必死的決心,反正熬下去也是死,不如反他丫的。

但是結果卻和他想的不太一樣,自己的起義就像是點了一把火,突然之間華夏大地口號四起,神州動盪,明廷震動。

直到許久過去之後,他才慢慢琢磨明白了。

其實天下的人心早就變了,就連自己也是因為想法變了,才會一時衝動做出起義的事情來,那個時候天下只是需要一個契機而已,契機出現了就是風起雲湧一發不可收拾。

自己只不過是在那個微妙時候,恰巧成為了那個契機。

起義之後的事情發展,也和他想象不太一樣,造反這種事情十人九死,雖然起義聲勢浩大,但他一開始的對此其實是比較悲觀的。

朝廷本來就難以對抗,更不要說如今正是大明無比強盛的時候,起義再怎麼聲音大,也顯得過於脆弱了些。

只不過他的想法很快就改變了,因為隨著起義發展,各地似乎還真和官府一下僵持住了,這讓人真的看到了一些希望,似乎他們真的能倒轉天罡也說不定呢?

他剛剛才有點信心和期望,緊接著來的,就是李景隆出關評判,北方的起義立刻遭遇滅頂之災,一下子都沒了聲音。

自己這個處於南北之間的地方,最後也沒能逃得過。

當官府開始在李景隆的中央軍幫助下開始平叛,他不得不帶著自己的起義軍轉入基層,即便如此,後續官府對自己的打擊也沒有停止過,這讓整個黃州府起義軍的處境都十分艱難。

雖然最後有組織派來的指導員幫助自己工作,緩解了自己的尷尬處境,但也僅僅只是讓自己在黃州府站下腳跟有了喘息之地,再想更多的發展,現有的力量就不足了。

這兩年,唐恩已經習慣了在

目錄
末世之魔王女友末世獸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