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共和(第1/2 頁)
制憲內閣初定人員基本都是一些熟悉的名字,除了許良這個領袖之外,就是解縉、楊溥、金幼孜、楊士奇、楊榮這幾個人了。
這第一屆的內閣班子,也只是一個過渡罷了,再往下就基本沒有這些大明舊臣,而是從起義中誕生的新一代人才。
出現這樣的情況,一來是確保朝政的順利過渡,二來則是制憲黨新一代還是年輕的過份了一些,這也得怪整個制憲起義推進的實在太快,還來不及讓他們都成長成熟起來。
新內閣組建之後立刻展開了會議,推出了許多內閣條陳,其一是宣佈成立新大明國,確立了制憲朝廷的基本結構。
其二,則是內閣代表全體百姓,宣佈任命朱允炆嫡長子朱文圭為大明新任皇帝。
其三,廢除年號制度,全國開始施行黃帝歷,而黃帝歷4129年,也就成為新大明成立的第一年。
其四,新大明宣佈繼承大明帝國一切舊有外事關係,依然承認《新朝貢條約》《萬國條約》的一切內容,依然保持對海外及周邊諸國的宗主地位。
這一切內容,當然並不是單方面的宣佈,不然的話海外諸國都不承認,那就尷尬了。
早在制憲黨入主京城的第一時間,他們已經派出使臣出走各國宣示宗主國地位了,而諸國不管心裡願不願意,他們在事實上都平靜的接受了這一點。
對諸國們來說,至少上頭還有個朱姓天子,事情還沒有完全做絕。
這實際上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大明那邊已經是既成事實了,除非以後他們不想要大明的援助和貿易了,並且打算成為新大明的敵國,不然就只能承認了。
朱允炆也同意了新大明的冊封,如今新大明皇帝朱文圭已經在前往大明的蒸汽遊輪上了。
一切事情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百姓們越來越多習慣新大明的一切。
市面上的日曆全都換上了黃帝曆紀年,官府衙門一天一個變樣,各種建設計劃不斷地推出,錢莊也悄無聲息的出現在越來越多的城市。
但也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一帆風水,周邊的一些小國並不那麼安分。
早在制憲黨還在和大明朝廷對峙的時候,安南以及東瀛都露出了獠牙,他們打著尊奉大明天子的旗號,發起了對大明南方的攻擊。
當然他們並非是真的忠心於大明天子,只不過是看著大明難得陷入內戰之中,妄圖趁亂撕下幾口肉而已,這也只不過是他們這些小國常有的做法。
只不過他們的獠牙,並沒有對彼時的制憲黨施加太大的影響。
兩廣後方,楊溥早早就打探到了安南的動向,提早就佈置了防線,這讓安南從作亂到現在,也始終未能往北突破過一步。
若是以前,安南作亂或許會讓中原王朝頭疼一陣,但時代已經變了。
當安南國主胡漢蒼率軍襲擾大明邊關的時候,他原本幻想著的是劫掠大明的財富,搶奪大明的女子,殺掉大明的百姓。
他並不擔心會遭到報復,且不說大明深陷內戰無法自拔,就算他們回過神,要想報復安南本土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歷代中原王朝就算能征伐這片土地,也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更無法長久的治理。
基於這種歷史認知的自信,胡漢蒼毫無顧慮的發動了這場戰爭,他知道自己再不打的話,遲早也要被大明的文化侵蝕溫水煮青蛙。
可是,事情的發展卻和他想象的完全不同,當大軍推進到邊關之時,明軍的槍械火炮防線,直接把他給打懵了。
雖然制憲黨沒有太多精力放在邊關上,但依靠著武器的代差,他們的防禦依然可以讓安南不能逾越半步,一年多下來,安南來來回回騷擾了不知道多少遍,也還是在邊關打轉。
直到制憲黨終於取得起義勝利之後,胡漢蒼才在第一時間撤軍,然後立即派遣使者表示臣服。
只不過這種反覆無常的做法,新大明內閣表示完全無法容忍。
“領袖,當初您制定的文化融合策略已經三十多年了,我想現在已經到了時機成熟的時候,如今安南這般上躥下跳,正好可以作為我們第一個嘗試的物件。”
內閣的會議圓桌上,擺放著安南遞交的國書,其上內容無疑是對曾經的過失作為深表惶恐,如今已經幡然醒悟,願意繼續與新大明維繫《新朝貢條約》的內容,遵從新大明為宗主國云云。
這份國書當然寫的漂亮,但是在場的人都不是傻子,楊士奇首先就忍不了,立刻就表示自己的態度。
而他的提議,讓同在會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