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好大的餅!(第2/3 頁)
子就能想到,雖然還沒真的施行不知結果如何,但聽著真挺像那麼回事。
這傢伙別的不說,經商還真有幾把刷子.......
說是這麼說,其實朱標對所謂的賺錢這些事情並不在乎,在他看來報紙的意義遠遠大於一點蠅頭小利,就算虧錢也值得幹。
然而許良又不知他心中所想,卻是暗地抹了一把汗,關於紙張用途的發覺和細分市場這些玩意兒,當然不是騙朱標的,這都是真真兒的東西。
他只是有話沒說完而已,紙張的市場確實大,但是這玩意兒沒有技術難度,想仿造那太簡單了。
一旦培養出百姓用紙的消費習慣,那麼全大明各地的紙坊都會不約而同跟風製作,這種市場競爭,自己能喝口湯就算謝天謝地了。
要套住冤大頭,當然只能畫餅,不該說的話還是別說。
且不說二人各懷鬼胎,一路再往前走,這些個工人見到許良,都熱切的打著招呼。
朱標大約一數,光造紙的工匠都好十幾個了,而且見他們對許良的熱情,想必許良給他們的待遇還是好的。
小農經濟的社會環境下,大點的作坊都難得一見,所以朱標覺得許良這盤子還是弄得挺大的。
又是穿越一堵內牆,進入到的就是另外一個作坊。
入眼所見是忙碌不休的印刷裝置,沉重的活字鉛板在工人的操作下不斷開合按壓,咻咻咻的一張張報紙就這麼印刷出來。
因為報紙並不需要合訂,效率就快得很。
為了吃住朱標,許良介紹的相當賣力,一頓自吹自擂,生怕他對報紙前景失去了信心。
“咱們作坊有嚴格的生產計劃,所有生產活動都在規章制度下完成,工人們需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的簡單工作,經過幾年來對工作流程及生產工藝的不斷最佳化,現在我們的生產效率已經相當優秀。”
......
對於許良滔滔不絕的介紹,朱標雖然插不上嘴,也確實給不了什麼意見,但仍然聽得津津有味,這就是他需要了解的東西。
有現成的成功經驗在眼前,那就得提起精神好好學習,依葫蘆畫瓢也行啊。
朱標的想法看來,最好的是能複製《關中週報》的成功經驗,弄出屬於朝廷自己的官方報紙。
如果這樣模仿效果不好的話,說不得就乾脆直接任用許良來幹活算了,不過這個選擇是沒辦法的選擇,可以的話朱標還是不放心用許良。
這傢伙一心要傳播勞什子科學,真把朝廷的官報交給他,指不定鬧出什麼么蛾子。
說了一大堆後,朱標算是對印刷有個大致瞭解了。
這裡比較有價值的東西,就是許良這些年不斷最佳化出來的生產工藝和工作流程了。
直到作坊最裡邊一間門開啟來,一個文士抱著一堆稿子走了出來,看到許良在這兒,他還愣了一下,隨後走了過去。
“院長,這裡就是這期週報的投稿了,正準備給你送去的,既然你來了那就直接交給你了。”
許良點著頭接過稿子之後,文士也就離開了。
還不待朱標詢問,許良就主動解釋起來。
“你也看到了,我們報紙的內容都在這些稿子裡,《關中週報》一直都是面向社會徵稿的,無論是新聞,文章,話本,詩詞,時評,只要過稿了,作者都能收到我們的稿費。
像一些比較優質的內容創作者,我們也會考慮直接簽訂契約,請他們為我們穩定產出優質內容,當然稿費也就更高些。
這種事情屬於雙贏,週報某種程度上也能幫助作者揚名,咱西安府有點頭臉的名士都跟咱們有了契約,而咱們報紙的內容也因此有了質量保障。
目前書院的簽約作者有四十三位,按照我們七日一刊的發行週期,他們提供的內容足夠我們消耗了。
至於剛剛那人則是我招來的秀才,在這兒做了編輯,主要負責初步審稿,而經他透過的稿我還在再審一遍做最終定稿,確定好了後就會送來這裡印刷了。
基本上這就是咱們週報的運作模式了,報紙這個東西,當今天下沒人比我做得更好了,至於前景,許某敢說一句,給我足夠的本錢,我能把報紙做成清流聖地,甚至執天下文人牛耳亦非不行。”
許良最後的話擲地有聲,豪氣干雲。
但是朱標只是“哦”了一聲,心裡想著且不說你是不是真的能做到,就算你要真做到這一步,那也就離死不遠了。
這一點其實許良也明白,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