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工業化設想(第1/2 頁)
關於工業化比較深入的東西,許良並沒有講,以後也不打算講,比如推進到工業社會之後,那麼必然對原有的大地主,地主階層的利益產生侵害。
田地是農業社會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也是最重要的社會財富,但在工業社會卻不是。
一旦進入工業社會,原本大地主,地主所掌握大片田地的價值就會縮水,土地兼併也會慢慢因為工業化程序而消失,整個地主階層都會被社會邊緣化,取而代之的是依託工業化產生的新興階層。
當然土地兼併會消失,但兼併本身會一直存在,這就需要看許良怎麼去分餅了,不過這都是很遠的事情,現在不必去提。
這些東西現在不能剖析的這麼明白,因為這裡在坐的各位,都是大地主,地主,或者地主階層利益的代表,如果讓他們意識到這個,那麼他們必然不能接受工業化的設想。
大部分人都是沒有犧牲自己利益去實現社會進步的覺悟的。
好在工業化沒有經過實踐,對這些人來說還是一個新概念,他們現在還意識不到這背後的意味。
許良自然也不會畫蛇添足給他們提醒。
當然,如果以後工業化進入實踐階段,這些人必然也會慢慢回過味兒來,但那個時候再想阻止恐怕就要遲了。
現在許良談工業化,只談好處,不談壞處,畫餅他還是在行的。
至於章宰所提出的質疑,許良當然也是明白的。
“先生說的對,土地恆定,人多糧少這確實是不會消失的矛盾,但是可以轉移。”許良面向章宰侃侃而談,他語氣和神態的自信,讓章宰下意識多了幾分信服。
章宰沉聲道:“如何轉移?”
“工業化透過規模化,集約化,可以爆發出巨大的產能,到時候會有源源不斷物美價廉的商品被生產出來,而這種量級的商品價值,遠遠不是現在的手工作坊生產的絲綢,茶葉,瓷器所能相比的。”
許良笑著搖指北方,再指東方南方,最後張開雙手敞開懷抱,為所有人描繪出一幅未來的場景。
“如此,我們透過商品交易獲得的東西,要超過以往百倍千倍,北方草原上的牛羊,周邊小國的糧食,遙遠之地的煤鐵礦產,天下金銀,我們需要什麼,就可以交換什麼。
糧食不夠了,透過商品貿易可以源源不斷的獲得,大明內部人口和糧食的矛盾,實際上由工業產出的價值轉移到外部去承擔掉了。”
現場一時有些安靜,這個設想對於場下的很多普通人來說層面有些太高了點,但是現場有一個人卻聽得怦然心動,那就是朱標。
如果推行所謂工業化,真的能如許良所描繪的那般帶來無數的商品,那麼這個計劃至少聽起來是具備可行性的。
事實上對外貿易古已有之,宋朝更是發展到了極致,只靠著茶葉瓷器絲綢這些東西,就能在海外獲取鉅額利益,這些事情朱標身為太子是必然清楚的。
如果大明能在此基礎上拿出更多更好的商品呢,那能從海外攫取的利益該有多少?
很多事情,實際上就是錢的問題,朝廷有錢了,那自然怎麼都成。
可是朱標再一想,就想到了朱元璋頭上,就想到了朱元璋的貿易政策上,隨後他眼裡這點興奮頓時熄滅了。
對外貿易這東西......還是等以後再說吧。
知父莫若子,朱標也知道,這種設想朱元璋大約是不可能認同的,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從來都是樸素的小農觀念,只看重農業,嫌棄鄙夷商人。
無論是對外貿易,還是工業化,都不符合他的觀念。
即便如此,朱標還是對這工業化設想很有興趣的,先不說人口與糧食這個根本矛盾,光是能夠緩解兼併之害,這也對朝廷治理有巨大的意義。
只要這工業能吸納足夠的人口,那這個事情就值得自己去了解。
至於其他人則是想法各異,有的懵懵懂懂,有的若有所思,對於一個全新的概念,他們都保持著謹慎的態度。
章宰搖了搖頭,不以為然道:“糧乃國之根本,沒有商品最多隻是過的苦點,但沒有糧食可就活不下去了,用我們的商品去換別人活命的東西,別人如何肯?”
許良卻也是搖了搖頭:“華夏天朝上國,周邊鄰邦能用上皇明生產出來的商品,那不是他們的榮幸嗎,這難道還需要問他們肯不肯?只是需要他們一點點糧食而已,大明能坐下與他們用商品公平交易,而不是用刀兵脅迫,這本身就值得他們感激涕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