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第1/3 頁)
第118章
報社門口,楊士奇把許良送了一陣兒,直到看到許良走遠了,他才忍不住感慨一聲:“科學之道於細微處見真理,社長這個年齡能開創如此學問,實在是.......”
“實在是什麼?”
楊士奇身後突然傳來熟悉的聲音,只一聽就知道是解縉。
解縉走出來,朝著許良走的方向看了一眼,嘆了口氣,隨後轉頭和楊士奇對話起來:“社長應該特意跟你交代過吧,看來我那新聞稿是徹底發不出去了。”
“你不用看我,社長不同意,我更不會同意。”楊士奇苦笑道。
解縉點點頭,並不以為意:“放心,我不會為難報社,這事兒我自己辦就行。”
楊士奇只能報以沉默,他實在想不明白,你謝進一個小小秀才,真管得著藩王嗎?
他不知道如果不借助報社的話,解縉還能做到什麼事情?
別說楊士奇他還不知道解縉的真實身份,即便是知道了,他解縉也不夠看摻和這事兒啊。
只能說每個時代總有些執拗的鐵頭娃.......
解縉也不想多說這個了,而是接著開頭的話說了起來:“以前少見伱稱讚社長,怎的今日卻自發感慨起來了?”
一說起這個,楊士奇就來勁了,三言兩語就把剛剛許良的提點告訴給瞭解縉。
解縉一聽完,也是若有所悟,不得不說這番提點確實是很有幫助的,至少解縉在尋找自己的研究方向上,多了幾分想法。
“社長曾經說過,他的學問本質上是對自然規律的歸納總結,那麼從細微處去探究自然道理,確實是更加理想的選擇,不必好高騖遠一心追求解釋天地大道。”關於學術的問題,解縉很快就能有自己的見解。
這一塊上,楊士奇是佩服解縉的,他自覺學術上解縉要比自己優秀許多。
楊士奇問道:“中縉有什麼具體研究問題嗎?”
解縉道:“社長論戰時曾列舉不少自然現象,其中有不少的確引人深思,例如糧食結穗之多少,其中差異究竟是什麼因素所導致的,在下覺得可以研究試試。”
楊士奇聞言,頓時想起來是有這麼回事兒。
不過解縉所選擇的研究方向還是讓他有些訝異,涉及到糧食的東西這可不是什麼小事情。
他意識到解縉研究這個,必定是心有大志向:“中縉兄此事若成,那一定是造福蒼生的功德事!”
解縉並未否認,點頭答道:“沒錯,若是能總結出其中的道理,或許就能找到提升糧產之法,此的確是千秋之功,萬民福祉。”
說罷,解縉笑道:“士奇兄若是沒有好的研究問題,不妨與我一起,你我二人齊心協力,看看能否做出一番功業?”
楊士奇聞言,確實為之意動,關鍵這事兒不僅僅只是研究自然問題,而且還有巨大的現實意義,一旦成功那這等功績足以彪炳史冊了。
至於能不能成功,難度有多大,這就不是他需要考慮的。
不論研究什麼玩意兒,在沒有做完之前,誰都不知道能否成功,與其這樣那還不如挑個厲害的。
解縉一看他反應,也就知道他八成是要答應了,便正經的談論起這事兒來。
“我以為想研究這個,最起碼也是要精通農事才行的,士奇兄若是想要與我一同研究,得先做好吃苦的準備了,我已打算在西安盤下一塊地來,先從學習種地開始。”
楊士奇聞言,非但沒有退縮,反而躍躍欲試起來。
農業社會連天子都要象徵性的操持農事,下面計程車子們操持農事更算不得什麼,更何況還是以這樣的研究為動機去種地,說出去只會臉上有光。
“好,既然中縉不嫌棄,那楊某也出一份力,若是真能做出點成果來,能為天下人謀些福祉,這輩子也就不算虛度光陰了!”
楊士奇實際上不是感性的人,但這種連影都看不到的研究,卻讓他有了幾分期待,實在是糧食之重,難以言說。
研究這個,不僅僅只是吃苦的事情,糧食一個生長週期動輒就是半年一年,這意味著漫長的時間裡不僅枯燥乏味,而且很難看到實際的研究成果。
他決定和解縉一起搞這個,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用去想所謂的自然科學獎了。
這邊楊士奇和解縉各自發揮才智,討論起研究的方法,而另一邊的許良回去書院之後,便帶著兩個學生直奔蕭家村而去了。
如同上次來一樣,他們才剛剛走近村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