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許良真做到了!(第1/2 頁)
第128章 許良真做到了!
許公式的事情雖然辦完了,但是楊士奇和解縉都沒有急著放他離開,而是抓著他問起了許良師徒在蕭家村做的事情,特別是關於實驗室的部分,他們都是好奇的心癢難耐,如今許公式就在眼前,他們當然不會放過。
他們從實驗室的建設問起,事無鉅細的一直問到了他們的實驗過程和方法,因而知道了實驗室的每一個設計細節和邏輯。
這一問就是好半天,許公式也不嫌煩,他反而很享受這個過程,教解縉和楊士奇兩個人的體驗,與教蕭家村的鄉親們的體驗那完全是天差地別,一邊聰明的過分,一邊遲鈍的要死。
許公式偏偏就喜歡看到那些個儒生對科學研究成果驚歎的樣子,其實這是源於他內心對科學弱小處境的自卑所引起的情緒。
其實相比於在這兒問許公式,他們兩個更願意直接去蕭家村親眼見識一下,不過報社可以沒有許良這個甩手掌櫃,卻不能沒了他們兩個真正幹事的中堅,他們只能按捺心裡的好奇。
一直問到了無話可問的時候,他們才終於放過了許公式,讓他回去了。
而即便許公式離開之後,解縉也拿著論文捨不得放下,對他這種注重學術的人來說,這嚴謹的科學論證成果,遠遠比浮華的詩詞更加具備吸引力。
他一邊捧著看,一邊嘖嘖稱奇,許良的實驗設計之嚴謹和周密簡直無懈可擊,論文中每一個結論都有實際的實驗成果做支撐,這種方法得出的結論說一句牢不可破也毫不誇張。
即便是換一個人,用這種方法去做實驗,也只會得出一樣的結論,這就是科學方法的強大之處,所有的東西都經得起推敲。
用這樣的方法去探索世界,得到的道理或許真的可以稱得上真理。
“這篇論文價值難以估量,不僅僅只在社長研究出的成果,更重要的是社長在裡面展露出來的科學研究體系,我相信真正聰明的人,一定能意識到這種研究方法的強大和正確。”
愛不釋手的看了好幾遍之後,解縉毫不吝嗇對這篇論文的欣賞。
如今再回想當初自己對科學的評價,實在是太狹隘了,解縉自己都忍不住搖頭笑了一下。
儒家聖人講格物致知,但是從來沒有說過該如何格物,儒學是缺少認識世界的具體方法的,沒有具體方法,就只能由心而證,你覺得世界是這樣的,我覺得世界是那樣的,誰也說服不了誰,因為大家都以自己的主觀作為標準。
而現在許良這篇論文就完美表現出來,什麼樣的研究方法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只有這樣以立足客觀為標準,拋棄一切主觀的因素,透過具體的實驗法還原事物的原本面貌,這樣探究出來的道理才是真正強大又正確的。
或許,社長所提倡的立足客觀,以科學方法論為標準,真的能夠成功建立起來,這篇論文或許就是起點。
至少在看了這篇論文之後,解縉幾乎一下子就接受了這種嚴謹客觀的研究方法,他覺得這樣研究出來的成果是值得信任的,是牢不可破的。
而就在他認識到這一點之後,他原本所信仰的東西,突然有了一絲動搖。
如果只有這樣以客觀為標準探究出來的東西才能算是正確,那麼自己又該如何面對以前奉為真理的聖賢書呢.......
楊士奇雖然也很為這篇論文而驚歎,但是他倒也不至於像解縉感觸這麼大。
解縉被科學研究體系所吸引,楊士奇更多的只是對微觀世界的好奇,這種顛覆認知的東西,最是容易吸引人。
“只怕這篇論文發表出去之後,真的會引起天下震盪了。”楊士奇在學術上沒有解縉敏感,但是他也清楚知道這篇論文的威力。
細菌之說,直接讓世人對疾病有了全新的認識,這在醫學上的意義是劃時代的,而除了醫學上的實際意義,微觀世界本身也豐富了世人對世界的認識,這是一個亟待世人探索的全新世界。
在此之前誰能想到一滴水就可以自成世界,裡面活著不知道多少的微生物。
誰又能想到人體之中有各種數之不清的細菌,二者相互依存成為一個平衡的系統。
楊士奇心中感嘆,拿過稿子之後,便親自去了一趟印刷作坊,把增設版面的事情交代的清楚,這時候也剛好是最新一期報紙定版之前的時間。
定下報紙版面印刷之後,還需要兩三日把報紙分發到周邊各個府縣去,然後同時進行發行。
解縉和楊士奇實際上都已經有所預計,這期報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