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三年境內豐(第1/2 頁)
倭國的事對唐森當然不過隨手為之,他始終著眼於更大的世界,但立足於細微之處。
這日,烈日高懸,大地彷彿被炙烤著。
唐森身著樸素的布衫,頭戴斗笠,行走在一片農田之間。
田中的農夫們正辛勤勞作,汗水溼透了他們的衣衫。
然而,即便如此辛苦,他們的臉上卻難掩憂慮之色。
唐森出來遊歷,見狀走上前去,與一位老農攀談起來。
“老人家,看您滿面愁容,可是這莊稼出了什麼問題?”唐森和聲問道。
老農抬起頭,看了看唐森,嘆著氣說:“唉,這位大師,你是不知道啊。
今年這天氣時好時壞,莊稼收成怕是要大打折扣,一家人的生計都成問題咯。”
唐森微微皺眉,心中暗自思量。
“朝廷不是推廣了雜交糧種嗎?我看您這還是原來的,為何不用新的?”
“一來這新東西我們不敢用,二來這地是李員外家的,我們說了也不算啊。”
唐森聞言略一掐算,來到李員外家。
李員外倒是個信佛的,親自迎出來。
“大師哪裡來的,快請進屋。”
唐森直接動用佛法,問道:“為何不用朝廷下發的新作物。”
李員外不自覺說出心裡話。
“一是怕產量不夠,二是怕產量太多,這些賤農吃飽了就不聽我話。”
唐森目光幽幽,並沒有直接處罰這個李員外,他知道像李員外一樣的人很多。
他直接回了皇宮,跟武則天一商量,當即制定國策,將雜交作物在各地依照情況強行推行,又不能增產的朝廷補貼並下發新的作物。
陽奉陰違不遵守規定的一律嚴懲,絕不寬容。
有朝廷背書,雜交作物總算推行下去,也殺了一批寧死不改的人。
起初,百姓們對唐森的話半信半疑,等到第二年,糧食數倍增加,大唐朝廷的威望這才暴增。
然而總有些官員喜歡刀尖上跳舞,百姓剛剛吃飽飯,他們就迫不及待地把手伸向百姓,貪汙之風大盛。
唐森來到皇宮,神色莊重地對武則天說道:“陛下,如今大唐雖表面繁榮,但吏治不清,貪官汙吏橫行,百姓怨聲載道。
若不加以整治,恐會影響大唐的長治久安。”
武則天聽後,面露憂慮之色:“佛祖所言極是,朕也有所耳聞。只是這官場之事錯綜複雜,不知佛祖有何良策?”
唐森微微閉目,片刻後說道:“陛下,當務之急是要建立嚴格的監察制度,對官員進行定期考核。
對於那些貪汙腐敗、欺壓百姓的官員,要嚴懲不貸,絕不姑息,甚至剝皮實草貧僧覺得都不為過。”
武則天點頭稱是,目光柔和的看向他道:“一切就依佛祖所言,此事就交由狄仁傑負責,朕相信他定能還大唐官場一片清明。”
狄仁傑領命後,迅速展開行動。
他組建了一支公正嚴明的監察隊伍,對各地官員進行明察暗訪。
那些平日裡作威作福的貪官汙吏們紛紛落入法網,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一時間,大唐官場風氣煥然一新,百姓們拍手稱快。
解決了糧食和吏治問題後,唐森又將目光投向了商業。
他深知,商業的繁榮能夠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讓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
於是,唐森建議皇帝廣開商路,與周邊各國進行貿易往來。
“陛下,大唐地大物博,資源豐富,若能廣開商路,與各國互通有無,不僅能增加國家的財富,還能增進各國之間的友好往來。”
唐森向武則天詳細闡述了自己的想法。
武則天聽後,眼前一亮:“親王佛此計甚妙。只是商路開通後,如何管理,如何徵稅,還需仔細斟酌。”
唐森早已成竹在胸:“陛下,我們可以在商路沿線設立關卡,對過往貨物進行嚴格檢查和合理徵稅。
稅收所得可用於修建道路、橋樑等基礎設施,進一步促進商業的發展。”
在唐森的精心策劃下,大唐的商路逐漸開通。各地的商人紛紛湧入大唐,帶來了琳琅滿目的商品和先進的技術。
大唐的經濟呈現出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
短短三年時間,在唐森的努力下,大唐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百姓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對唐森的感激之情也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