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戰爭的情況(第2/3 頁)
要消耗糧食的。至於最後要不要補償農民,就看······算了。
然後阿雷·斯特離開了書房前去花園裡逛了起來,畢竟如果想太多了容易擁有良心。
而在歐洲的戰場上,德國依舊在與英國,法國,美國激烈的攻防,在比利時的邊境正在與德國陸軍元帥埃裡希·魯登道夫?視察著前線的部隊。
威廉二世的心情有些沉悶,眺望著遠方法國巴黎的方向,自打在今年的3月的下旬發動皇帝會戰以來,但是現在已經7月初了,德國在一系列的戰爭中,依舊沒有開啟局面。
,!
而現在又收到了奧斯曼帝國投降的訊息,這場戰爭已經看不到勝利的希望了,德國錯過了最後的機會。
在美國剛剛對德國宣戰的時候軍事準備並不充分,西線塹壕戰的戰術不同於以往戰爭,但當時美國陸軍沒有人接受過相應訓練。
所以美國軍隊在跨越大洋抵達了法國後,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參戰,而是由法國元帥霞飛,及其他英法軍官對士兵進行培訓,直至現在才剛剛開始加入戰場。即美國參戰造成的威脅不是直接性的。
而英法聯軍此時受到後備軍隊不足的限制,協約國軍隊受戰役消耗也極為厭戰,顯出疲態。
索姆河戰役後,大衛·勞合·喬治政府對於把英國軍人送往西線絞肉式戰場上這件事情頗有顧慮,因此堅持將龐大的部隊留在英國本土,此舉使聯軍中的英國遠征軍更加虛弱。
而1917年3月,俄國參戰後的戰場失利和國內的經濟崩潰導致二月革命爆發,被迫退出這次戰爭。德軍因此得以從東線戰場調集軍力到西線支援。截止1918年春,德國已從東線調回50個師,共40萬大軍投入西線。
因此,可以說在1918年春季,德軍在西線獲得了一線優勢。德軍最高陸軍指揮魯登道夫認為1918年是決定性的一年,應盡最大限度將力量集中在西線,實現一次大規模突破,如果有可能便在之後加以強攻,擴大戰役,消耗英法聯軍,至少在美國參戰未扭轉局勢之前爭取到有利的和平。
可惜直到現在,已經徹底沒有了勝利的希望,
1918年11月9日威廉二世在比利時的度假勝地斯帕的德軍總部度假。然而,他得知在柏林剛剛被任命為總理的馬克斯·馮·巴登斯親王宣佈“德皇自願退位”,並立即將權力移交給社會民主黨領袖弗里德里希·埃伯特。
後者在國會的講臺上宣佈德國成為共和國?。
然後一戰落幕,同盟國戰敗,也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了禍根。
而同盟國的失敗還是實力的不足導致的,畢竟同盟國只有德國是巨頭列強,其它的國家都是普通列強和一個小國。
自1914年,戰爭爆發開始。大英帝國、法蘭西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王國,奧斯曼帝國,等世界主要強國幾乎全部捲入其中,協約國和同盟國打得不可開交。
在這場長達四年的拉鋸戰中,雙方消耗巨大,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實際上已經不是軍事力量的強弱和戰略戰術水平的高低,而是經濟和資源,是雙方實力的消耗。
在戰爭爆發前,以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和德意奧為首的同盟國雙方,其軍費都居高不下,雙方進行了瘋狂地軍備競賽。
1913年,英國的軍費開支為7億美元,法國略低於英國,俄國的軍費更是協約國中最高的那個,達到了8億多美元;
而同盟國中德國的軍費是整個世界上最高的,接近9億美元,奧匈帝國則為為38億美元,義大利為4億美元,奧斯曼帝國為25億美元;
其它國家例如美國為63億美元,日本為19億美元。至於剩下的國家,軍費開支都在1億美元之下。
自1914年戰爭爆發後,各國軍費開始激增。協約國方面,英法俄三大主力的軍費額不斷激增。到1915年,英國軍費就攀升到1679億美元,戰爭結束前的1918年軍費更是高達8104億美元;
法國1915年攀升到1235億美元,1918年達到7708億美元;
俄國1915年增長到857億美元,1917達到404億美元,在1918年由國內的革命,最終在十月革命後退出了戰爭。
而同盟國方面,三大巨頭德意奧也不甘示弱。1914年,德國的軍費增至1785億美元,1915年直接翻了3倍有餘,增長至501億美元,到1918年軍費開支已經高達8779億美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