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能踩的坑都踩了一遍(第1/2 頁)
雖然說同行是冤家,但客觀評價,陸晨曦覺得《壞了!我被大模型包圍了!》只是軟體踩坑有點多而已,而軟體的開發者還是可以的。
開發者沒毛病,開發的軟體卻踩了一堆坑?
這樣截然相反的評價有點矛盾?
但其實也並不矛盾。
就像有的公司,你可以說他產品有黑點,但創始人確實是沒得黑。
從《壞了!我被大模型包圍了!》裡面任務的設定情況就可以看得出來,這個應用的開發者是個真正懂大模型的。
不然也不可能做到將有關於大模型的問題循序漸進的羅列出來。
甚至,如果不是真正懂大模型並且嘗試思考過未來人與大模型關係的人也不可能會費心搞一款這樣的應用。
這樣的開發者一時之間讓陸晨曦有點惺惺相惜的感覺。
不行,不能讓這樣一個真正試圖思考大模型未來命運的開發者搞得這樣一款腦洞還不錯的軟體暴斃在自己面前。
陸晨曦當即做出決定,要幫一把。
於是陸晨曦將《壞了!我被大模型包圍了!》這款遊戲的下載連結轉發在了自己的微博賬戶上。
並配文說到:“一款新穎的工具類應用,值得嘗試~”
……
……
“這樣的應用,不虧沒天理啊!”
顧意搞定《壞了!我被大模型包圍了!》這款應用之後,他也覺得自己虧定了。
每個成功的軟體都有其獨特的成功原因。
但失敗的軟體往往都踩了共同的坑!
具體來說這些坑包括需求坑、測試坑、管理坑以及宣傳坑。
需求坑是指需求不明確。
需求不明確是軟體開發的大忌。
如果在軟體開發過程中,需求沒有定義或者是被過於草率的定義。
那麼很容易導致軟體專案的混亂。
需求不明確,那麼潛在的使用者群體也同樣不明確。
沒有使用者群體買單,一款軟體想火起來那是難上加難。
此外需求不明確同樣會導致價格定位容易出現偏差。
至於說測試坑則是指一款軟體沒經過充分測試就直接推向市場。
不充分的測試很容易遺漏未發現的bug和質量問題。
軟體釋出後很容易引起使用者體驗問題。
管理坑則是指缺乏有效的專案管理,使得在軟體後期運作中極易踩坑。
至於說宣傳坑則是說軟體釋出後沒有進行正確的宣發或者是宣發方向失策。
軟體開發一共也就這些坑。
而顧意呢搞的《壞了!我被大模型包圍了!》這個軟體幾乎是把所有能踩的坑都給踩了一個遍。
首先,需求方面,《壞了!我被大模型包圍了!》這款應用完全是顧意一拍腦門臨時起意想出來的。
至於這款軟體有沒有需求?需求大不大?使用者受眾是誰?使用者願意為這樣的應用貢獻多少錢?
顧意跟本沒考慮過。
反正是奔著虧錢去的,這些問題統統都不重要。
顧意是有了想法之後就直接搞了《壞了!我被大模型包圍了!》這個應用的開發。
而具體的開發過程呢顧意也只是從資源平臺買了個現成的題庫類軟體模板並套用了幾個公版大模型框架做應用內任務校驗。
而後又花錢從官方平臺租了個伺服器,至於軟體的管理則直接花了一筆錢將這個軟體的後期維護託管給官方應用商店。
雖然據說官方的託管平臺一直被很多開發者吐槽水平一般,而且辦理了託管連個小推薦位都不捨得給。
只能勉強維持日常運營那樣的水平。
但對於顧意來說這妥妥的加分項啊。
不需要你有多麼出色的管理,只要別無事生非就好。
這樣的正合顧意的心意。
如此一番安排下來。
顧意就直接搞定了《壞了!我被大模型包圍了!》這款應用。
至於應用的定價嘛,顧意設定是6元。
這已經是應用商店的最低檔位了。
雖然說以顧意的實力,顧意自己搞這樣的軟體的話也沒啥問題,沒必要買現成的模板。
但是自己開發終究是要時間的。
而時間就是金錢。
這個道理顧意還是懂得的。
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