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目標衡州城(下)(第2/3 頁)
。碰上有壞心思的官家人,可能還要花些錢財才能平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呢。”
“那官府就不管了嗎?這可是十來人的死傷啊,就這樣沒頭沒尾的了?”
趙志偉很是詫異,這怎麼說也算上是一起較嚴重的治安事件了吧。
“呵呵,這等小事平常見得多了,官府哪能管得過來,又是在荒郊野嶺的,我估摸著官府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地囫圇著辦了。”
唐管家的話讓兄弟二人放心了不少,既然官府這樣地不作為,那就看誰的拳頭大了。
此後一路無事,當晚夜宿雁南縣城,第二日午後,便見衡州已遙遙在望。
衡州與永陵一衣帶水,陵水向北流至衡州,已頓然開闊、水流平緩,自此可行大船一路向北,通達潭州,再自潭州直達長江。
潭州、衡州、永陵是楚南之地的要城,以潭州城最大、衡州次之,永陵居末位。從本時空的資料所得,此時潭州城內有人口約十萬,已然有大都市氣象。
衡州人口約五六萬,經濟較為發達,這衡州也是通衢要地,向南可達林州,過大山脈後便是南漢國。此時的林州就被南漢國所佔,因而衡州的地理位置更加重要,大唐在衡州就駐有重兵。
三兄弟將衡州做為商隊出行的第一站,除了考慮到衡州是附近最大的城池以外,還有兩個要原因。其一是陵水流至衡州後,水路開闊且不再湍急,適合行大船,所以衡州的水路交通較為發達,這一點無論是從經濟還是軍事上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其二便是與林州接鄰,這是與南漢國直接對決的地方,有必要先行對衡州的時局做一個初步的評判。
從地理上看,永陵東面的永明城也與林州相鄰,只不過中間隔著大山脈的分支,因而自永明到林州,除走崎嶇的山路外,沒有官道直通林州。若是大隊的人馬通行,便要經永陵、衡州再到林州,繞了一個大大的彎道,路程多了二百多公里。
果然,進衡州城時,城門官丁的盤查嚴了許多。好在唐管家早就先讓人進城聯絡城中的關係,商隊在本地戶的幫襯下,交了些銀錢後也沒受到過多的刁難,總算是平平安安的進得城來,這第一次的出行算是完成了大半。
“老唐,可以啊,你家大公子還是有些人脈嘛,有這些關係怎麼不早早地組織商隊,這不比整天在田地裡刨食強了太多啊。”
進城後,趙志偉將唐管家拉到自己的車上,先將唐家誇了一通,然後就是套老唐的話。自從跟大馬們幹了一仗後,老唐這個管家的態度又好了三分。
“趙管家,這官面上的事情,唐家在衡州、潭州包括附近的永明、西桂等府都是有些門道的。唐家在永陵百十年,又是耕讀之家,陸陸續續就有族人出仕為官,哪怕是兵戰不斷,可歸根結底,官面上的人物還得靠本地人不是。”
唐管家對趙志偉的奉承很是受用的,先將唐家的光輝歷史又說上一遍後,才正面回答趙志偉的問題:“這商隊之事,也不是沒有人做過,實是沒有多大的利可圖。”
聽老唐說起商隊沒什麼利可圖,兄弟兩人發現自己的想法有些淺薄了,沒有考慮到這個時期的實際情況。
永陵附近幾個州府的產出,實際上沒有什麼不同,也就是貨品上沒有差異,沒有販賣的價值。與後世工業社會不同,一個地區有一個地區的產業結構和產品的差異,本時空幾乎沒有工業產品,田地裡的那些出產各地都是差不多的,最多是價格上的高低而已。
現在交通又是如此不便,貨運的效率如此低下,哪怕是想賺一些價差,扣除了各種費用支出後,也幾乎沒有贏利的空間了。
陸記的商隊能夠有較大的利潤空間,最主要的還是陸記出產的都是稀罕物品,價格又高,有長途販賣的可行性。這也可能是唐家老爺子為什麼等到肥皂香皂出來後,才爽快地讓商隊出行的主要原因。
搞清了這一層,再結合這幾天的親身體驗,趙志偉更加明白了,這做生意的道理自古以來都差不多,不就是要搞差異化的競爭,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嘛。陸記的產品,在現在就是最有競爭力的所在,對此次買賣便更有信心了。
李子強關心的不一樣,他對這一路的地形地貌和人流、交通是最上心的。後世交通發達,各種等級的公路四通八達,很少有人覺得出幾十公里是一件難事。本時空不同,縣與縣之間、府與府之間有一條暢通的官道已是十分難得。
從這一路走來,幾個縣城都佔據著關口要道,是大隊人馬透過的必經之地。也難怪後世的人不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