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臨安之困(第2/3 頁)
呂文煥多次派人向朝廷求援,但都如石沉大海,音信全無。他深知,朝廷內部的紛爭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援軍的派遣。在絕望與無奈之中,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襄陽城的防線一步步被蒙古軍隊攻破,心中充滿了對朝廷的失望與憤怒。
而臨安城,在蒙古軍隊的威脅和朝廷內部的紛爭雙重壓力下,已經陷入了絕境。這座曾經繁華的都城,如今如同風雨中的一葉扁舟,隨時都有可能被洶湧的波濤所吞沒。
朝堂上的爭論無疾而終,太皇太后謝氏與皇帝趙顯雖未明確表態,但求和之意已在二人心中悄然滋生。而此時的襄陽城,在蒙古軍隊的猛烈攻擊下,已然搖搖欲墜。
呂文煥望著城外如潮水般湧來的蒙古大軍,心中滿是悲憤與絕望。他深知,襄陽城的淪陷只是時間問題,而朝廷的援軍卻遲遲未到。
城內的守軍經過多日的激戰,早已疲憊不堪,糧草也所剩無幾。但即便如此,將士們依舊沒有放棄抵抗,他們憑藉著對家園的熱愛和對大宋的忠誠,堅守著每一寸城牆。
與此同時,臨安城的局勢愈發混亂。主和派與主戰派的鬥爭逐漸白熱化,兩派官員在街頭巷尾相互攻訐,甚至大打出手。
百姓們人心惶惶,對朝廷的信任也逐漸瓦解。物價飛漲,糧食短缺的問題愈發嚴重,許多人餓死街頭,而富人們則趁機囤積居奇,大發國難財。
在這種混亂的局面下,一些江湖義士和愛國志士紛紛挺身而出。他們組織起一支支義軍,準備前往襄陽城支援。
其中,以武林高手楊成為首的一支義軍最為引人注目。楊成曾在襄陽城與蒙古軍隊有過多次交鋒,對蒙古人的戰術瞭如指掌。他帶領著義軍日夜兼程,一路上不斷招募志同道合的人加入,隊伍逐漸壯大。
而在蒙古軍隊的大營中,伯顏望著襄陽城,心中也充滿了憂慮。
雖然襄陽城已被圍困多日,但城中軍民的頑強抵抗還是出乎了他的意料。他深知,若不能儘快攻下襄陽城,一旦南宋朝廷的援軍趕到,戰局將對蒙古軍隊極為不利。
於是,他下令加大攻城力度,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拿下襄陽。
蒙古軍隊的攻勢愈發猛烈,他們使用了投石車、雲梯等各種攻城器械,對襄陽城展開了全方位的攻擊。襄陽城的城牆在蒙古軍隊的猛烈撞擊下,出現了多處裂縫和缺口。
守軍們則用石塊、滾木等物奮力抵抗,一次次擊退了蒙古軍隊的進攻。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守軍的傷亡越來越大,形勢愈發危急。
在這關鍵時刻,楊成率領的義軍終於趕到了襄陽城。他們的到來,極大地鼓舞了城中軍民計程車氣。
楊成憑藉著高強的武功,在城牆上與蒙古士兵展開了殊死搏鬥。他的劍法如電,所到之處,蒙古士兵紛紛倒下。在他的帶領下,守軍們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擊,暫時穩住了戰局。
然而,蒙古軍隊的數量實在太多,他們不斷地發起衝鋒,絲毫沒有退縮之意。襄陽城的守軍在經過長時間的戰鬥後,體力已經嚴重透支。
楊成深知,若繼續這樣下去,襄陽城遲早會被攻破。於是,他決定冒險出城,襲擊蒙古軍隊的後方。
在一個深夜,楊成帶領著一支精銳部隊,悄悄地開啟城門,向蒙古軍隊的大營殺去。
他們如鬼魅一般,在蒙古軍隊的營中穿梭自如,四處放火。蒙古軍隊頓時大亂,伯顏連忙調集兵力圍剿楊成等人。
楊成憑藉著高超的武藝和過人的智慧,帶領著部隊在蒙古軍隊的包圍中殺出了一條血路,成功返回襄陽城。
這次夜襲,雖然沒有給蒙古軍隊造成太大的損失,但卻打亂了他們的攻城計劃,為襄陽城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
城內的軍民在得知這一訊息後,歡呼聲震天動地。他們對楊成等人充滿了感激和敬佩之情,視他們為襄陽城的救星。
而在臨安城,太皇太后謝氏和皇帝趙顯在得知楊成等人的義舉後,也深受觸動。他們開始重新審視求和與抵抗的利弊,心中的天平逐漸向抵抗傾斜。
主戰派的大臣們趁機再次進諫,請求朝廷派遣援軍支援襄陽城。在眾人的勸說下,太皇太后謝氏終於下定決心,任命張世傑為統帥,率領大軍前往襄陽城救援。
張世傑接到命令後,立即整頓兵馬,準備出征。他深知此次救援任務的艱鉅性,但他毫不退縮,心中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
在出發前,他向將士們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諸位將士,襄陽城是我大宋的咽喉要地,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