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蜀漢新主(第2/2 頁)
近的人以為其不能容禰衡。所以,曹操便把向丟包袱一樣扔給了劉表。而劉表又效法曹操,把禰衡丟給黃祖,最終導致禰衡為與其不睦的黃祖主簿所殺。
“曹操,劉表,黃祖,尚且不會因言殺人,朕要是這麼做了,豈不是連他們都比不上?”
“如此,堵塞言路不說,還會讓曹丕、孫權調侃心胸狹隘,更會令天下賢良望而卻步。”
“先帝在遺詔中叮囑朕,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如今漢室只餘區區兩川之地,朕要是不能招賢納士,擴增國力,遲早要淪為二賊的階下之囚。”
劉禪今年十七歲,少年人意氣風發,心胸氣量難比成人,但他養氣功夫確實好,被人這麼罵了,也不驕不躁。蔣琬和馬謖,也只能躬身行禮,稱讚天子聖明。
可廖立的狂悖,已經引起了公憤,更影響到了蜀漢的大政,若是不加以處置,朝野臣民如何作想,已經會不會有人效仿呢?這都是不保準的。
劉禪沒有答覆,只是扭頭看向諸葛亮:“相父,您以為呢?”
諸葛亮原本的想法更傾向於馬謖的看法,要重重地責罰廖立,就算不殺他,也得貶為庶人。陛下的威信不容動搖,蜀漢要消除一切內耗,攥成一個拳頭,北伐曹魏,收復失地,還於舊都。
但見劉禪如此的自信昂揚,胸中溝壑萬千,帝王風度盡顯無疑。諸葛亮不得不重新思考,拿人立威的辦法,比起海納百川來,到底哪個收效更好。
廖立如此無禮,陛下尚且能容納,那天下賢良,聞我主之賢,求賢之心之誠,還不爭相入蜀,投效蜀漢。朝中臣工莫不忘身於外,共扶漢室。
陛下此舉,倒始皇帝納李斯《諫逐客令》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份仁義、心胸也與先帝如出一轍,難怪能讓冥頑不靈的馬超心悅誠服。
“陛下虛懷若谷,招賢納士之心,臣自然贊同的。但廖立性格剛直高傲,喜歡指摘時事、輕視別人這般頑劣,恐難馴服!”
剛直?高傲?
他廖公淵再高傲,能與馬超相比嗎?
既然丞相一切以他的旨意是從,那這事,就不要擺在朝堂上了,怎麼料理廖公淵,全朝廷的體面,他心中有數。
出了含光殿,馬謖回首瞧了一眼,隨即拱手向諸葛亮請教:“丞相,陛下這是什麼意思?”
諸葛亮的意思,馬謖理解,用馴虎的手段來馴化廖立,這種脾氣又臭又硬的頑石是行不通的。可陛下呢,顯然是聽明白了,但卻沒有說明白,他著實是想不通。
撇了一眼馬謖,又瞧了瞧一臉淡然的蔣琬,沉穩與急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讓諸葛亮想起了先帝駕崩前,對馬謖“言過其實”的評價。看來,他真的應該重新思量,如何用馬謖了。
心裡雖然有一絲不悅,但諸葛亮還是耐著性子給馬謖見解,天子乃君權神授的天地至尊,就算他還是個少年,也是真龍天子,而帝王心機,又豈是人臣可以妄揣的!
馬謖能說出這種話,說明他還是把陛下當小孩子看了。可諸葛亮要告訴他,君父們不惡廖立這種口角花花之輩,卻深恨揣測君心,自作主張之人。
就像馬謖為了在市井搞得那些小動作,陛下面上是沒說什麼,但對馬謖的自作聰明,並不怎麼滿意。
用羽扇拍了拍馬謖的臂膀,語重心長的慨嘆:“忘了楊修是怎麼死的嗎?”
身死因才誤,楊修與馬謖,有多少相似之處,同樣的智慧,同樣的才華橫溢,同樣的愛顯擺。可馬謖比楊修幸運,陛下仁厚,給了他改過的機會。
馬謖在原地怔怔想了好一會兒,後背也是汗水浸透,他那裡能想到,自己認為的高明之舉,竟然讓他在鬼門關走了一遭。
幸虧丞相提點了他一下,否則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心頭忐忑的馬謖,又回頭忘了一眼含光殿,誰要是再小覷陛下是小孩子,那就真是個大傻子。
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馬謖趕緊去追趕諸葛亮、蔣琬,他得好好跟丞相請教,如何改掉身上的毛病,才能讓陛下對其的態度有所改觀,馬謖可不想因為這個,耽誤自己的仕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