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黃狼困境(第18/29 頁)
震天召集長老們開會,將楊勇的計劃告知眾人。長老們聽後,議論紛紛,有人表示好奇,也有人心存疑慮。最終,大家還是決定支援楊勇的想法:“既然你兒有這心思,那就讓他試試吧。若是可行,自然是好事;若有不妥,我們再做商議。”
於是,比武大賽正式拉開帷幕。賽場上,戰士們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比武環節,刀光劍影,精彩紛呈,戰士們使出渾身解數,展示著自己的武藝;賽跑時,大家如脫韁的野馬,全力衝刺,汗水在陽光下閃爍;搬石頭比賽更是考驗著大家的力氣,巨石在戰士們的怒吼聲中被緩緩抬起。
整個營地沉浸在一片熱烈的氛圍中,戰士們透過比賽,不僅展示了自己的實力,也增進了彼此之間的瞭解和團結。而楊勇則在一旁仔細觀察著每一位戰士的表現,心中已經開始勾勒那支未來的特戰隊的雛形。
隨著比賽的逐步推進,500
名勇士脫穎而出,他們站在賽場上,身姿挺拔,眼神堅定,充滿了鬥志。接下來,楊勇將對他們進行更加嚴格的訓練,讓他們成為真正的精銳之師,為保衛部落和抗擊倭寇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這片草原上,部落暫時停下了腳步,但他們前進的步伐並未停歇。楊勇的到來,為這個古老的部落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一場關於勇氣與力量的傳奇,正在徐徐展開。
第十二章:軍隊編制與特訓規劃
楊勇深知,一支強大的軍隊離不開合理的編制和嚴格的訓練。在選出
500
名勇士後,他開始逐步實施自己的計劃。
第一步,從這
500
人中進一步甄別出那些具備特殊技能和戰鬥潛力的人員,作為特戰隊的候選。這些人不僅要有出色的戰鬥技巧,還要有敏捷的思維和應變能力,以便在未來的戰場上執行特殊任務,如突襲、偵察等。
第二步,著手選拔大力士。透過一系列力量測試,包括舉重、搬運重物等專案,挑選出
800
名身強力壯的戰士。他們的職責將主要集中在後勤保障方面,負責背運物資、搭建營地等重體力勞動,同時也為後續可能的打鐵鍊鋼工作儲備人力。畢竟,在這資源匱乏的時期,擁有強壯的勞動力是開展各項生產活動的基礎。
第三步,對現有計程車兵進行編制最佳化。考慮到當前的實際情況,楊勇決定採用比常規部隊大三倍的編制模式。以往一個班不過十幾人,現在擴充到
30
多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在戰鬥中更好地發揮團隊協作的力量,同時也便於指揮和排程。不過,鑑於部落的總人數,他計劃先組建一支一萬人左右的核心戰鬥隊伍,其餘的人則根據各自的特長進行分工。擅長打獵的繼續負責狩獵,為部落提供食物;而那些不擅長打獵的,則安排去做一些諸如製作工具、修繕營地等輔助性工作。
對於那
300
名大力士,楊勇有著特殊的安排。他們將被集中起來,專門從事煉礦和打鐵工作,致力於打造一個簡易的刀廠。一旦發現鐵礦石,便可以迅速投入生產,為部落提供充足的武器裝備。在這之前,為了提升士兵們的體能,楊勇制定了一項簡單而有效的訓練計劃:每天早晨和晚上,讓士兵們進行
10
公里的長跑訓練。
這些部落戰士們原本就身體素質出眾,耐力驚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他們跑起來更加輕鬆自如,甚至許多人跑完
10
公里都不帶怎麼喘氣的。但楊勇也明白,過度的訓練可能會導致食物消耗過快,引發其他問題,所以暫時沒有增加訓練強度。在跑步過程中,一些體力較好的戰士還會揹著石頭,進一步挑戰自己的極限。
與此同時,楊勇也沒有忽視軍隊形象的塑造。他利用戰士們打獵獲得的獵物毛皮,開始著手改進士兵們的服裝。以往大家的穿著五花八門,缺乏統一的規範,這既不利於團隊的辨識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戰鬥時的協作。楊勇親自設計並指導大家制作統一的戰鬥服裝,將毛皮進行裁剪、縫製,使其更加合身、耐用,並且具備一定的防護功能。經過一番努力,士兵們逐漸穿上了整齊劃一的服裝,整個隊伍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逐漸有了正規軍隊的樣子。
在這片廣袤的草原上,楊勇的計劃有條不紊地推進著。部落戰士們在他的帶領下,正逐步擺脫過去的散漫與無序,向著一支紀律嚴明、戰鬥力強大的軍隊邁進。他們等待著,等待著再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