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司馬遷受了宮刑,是否影響他對歷史的客觀記錄?(第1/2 頁)
【司馬遷受了宮刑,是否影響他對歷史的客觀記錄?】
……
對於這個問題。
天幕下的老百姓和封建貴族階級,立馬就把畫面轉到了司馬遷受宮刑的場面。
講話了。
如果一個人在歷史上有話語權,遭此大刑。
任是誰都有可能發生心理上的變化。
比如說報復。
在寫歷史的時候故意把這個人寫的特別壞。
也故意把這個時代寫的特別爛。
就是想讓給他宮刑的人千年留下罵名。
這就是一般人的理解。
小作者也不能免俗。
你都欺負到我頭上來了,連人生最起碼的快樂都沒有了。
那我還憑什麼聽你的話呢?
這個時候就有人開始懷疑,司馬遷寫的史記不是客觀事實。
而是在他受到攻擊之後心裡有了偏頗寫下的,不足信。
那事實到底如何呢?
老百姓和封建貴族階級還是想看看後人們對此事是如何看的。
……
【那幾乎是不受影響的,因為在宮刑之前,就做不到100%客觀。】
【人又不是電腦機器,一點主觀立場都沒有,那是不能存在的。】
【但是太史公最難能可貴的,就是他自己沒有因為受到宮刑而屈辱於皇權。】
【也沒有因為怨恨,而發洩到自己的書籍當中。】
【他還能夠保持初心的去記錄歷史,就這一點來說,
已經超越了歷史上無數的大家了。】
【咱們想一想,他受的可是宮刑啊,宮刑在古代也就被稱為刺死之刑,男女皆有之,就是讓人斷子絕孫的一種刑法。】
【不但殘忍,而且在精神上,更是讓受刑者飽受極大的侮辱。】
【司馬遷就在書中明確表達了自己受宮刑的心境。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恥辱比遭受宮刑更為嚴重。】
【所以這個宮刑就跟一根刺一樣,深深的紮在了司馬遷的心中,一輩子都揮之不掉。】
……
聽完後世之人的敘述,老百姓和封建貴族階級們對司馬遷更是崇敬有加了。
遭受了這麼恥辱的刑罰,心中竟然一點兒怨恨都沒有。
其實說白了,要是說沒怨恨那是假的。
可是!
司馬遷心中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比起受宮刑真是微不足道也。
這不!
人家就在宮刑之後寫出了史記這樣的巨著。
並且留給後世閱覽,並且給後世提供瞭解歷史的線索。
這不就是妥妥的萬世留名嗎?
那對於受宮刑來說,還真不算什麼。
華夏男人有一種浪漫叫族譜單開一頁,這幾乎是所有男性同胞共有的執念。
要是有這樣的機會,即便是死也在所不惜。
這個時候!
家族裡有祠堂的古代老百姓,終於明白了司馬遷的良苦用心。
之所以不怨恨,也只是表面上不怨恨,但是下筆的時候,總又能迴歸到他那相對客觀的思想上去。
跟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並不矛盾。
真是偉大呀!
……
【司馬遷受宮刑這件事,到底冤還是不冤?】
【公元前99年,漢武帝派遣李廣利,率領主力3萬騎兵,出征匈奴。】
【而名將李廣的孫子李陵,率領5000步兵作為偏師,同時出征。】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李陵的五千步兵遭遇了匈奴主力。
被8萬騎兵團團包圍,雖然李陵的主力重創了匈奴的騎兵,
但是因為彈盡糧絕,補給中斷,李陵被迫投降了匈奴。】
【這件事傳回朝廷之後,漢武帝震怒了。】
【李陵這樣的名將之後,就應該戰死沙場,不應該成為匈奴人的階下囚。】
【滿朝文武看到老大就這個態度,也紛紛表示這個李陵就是有錯。
全家都應該被誅殺,只有身為太史令的司馬遷為其說話。
他認為李陵兵敗的原因,是彈盡糧絕,沒有救兵,沒有補給所導致的。
這句話其實也側面反映出漢武帝在指揮跟用人上的失當。】
【司馬遷認為李陵能夠以5000步兵重創匈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