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和睦:從史料取捨中看楊聆對中興君臣關係的塑造(第3/3 頁)
亦天下之幸”,儘管這一定程度上應是情緒之言,但此語無疑也體現了光宗對晉王權力專大的不滿與猜忌。而晉王聽聞此語,“叩頭流涕,迭稱‘死罪’”,也體現了晉王的恐懼之深與自保之切。《前秦書》儘管大致收錄了此則記載,但刻意地刪去了“則叔躬臨萬機,誠亦天下之幸”這半句和晉王“叩頭流涕,迭稱‘死罪’”的記載,使這段記載中光宗與晉王之間的衝突程度,較《東都世言》記載中光宗與晉王之間的衝突程度,有所緩和。
《東都世言》第84則,晉王在南馮山失守後,棄河北之地而走,於是“或言於宋王曰:‘義旗興舉,殿下功最,今奈何使人居於己上邪?今正可隙此際會矣。’”此後宋王義正言辭地拒絕了這些間言者,“以是朝野謠言遂熄。”可見,儘管通觀《前秦書》,殊無有關晉王與宋王之間矛盾的記載,但根據《東都世言》中此則記載,可以想見,在當時,朝野之中,不乏認為晉王與宋王之間存在矛盾之人,並且產生了相關的“謠言”。而楊聆在《前秦書》中刪棄本則,當有不願使後人看到時人對晉王與宋王這對中興名臣之間可能存在矛盾的疑慮的意圖。
結語
綜上可見,在《前秦書》的編纂過程中,楊聆對《東都世言》中有關中興君臣的一些記載,進行了有意的刪棄。透過對原始史料的這些有意識的取捨,楊聆在《前秦書》中將光宗、晉王、宋王等中興君臣之間的矛盾與不和儘量進行了掩蓋,從而盡力塑造出了中興君臣之間的和睦景象。楊聆的這些努力,一方面,應當是希望透過塑造中興君臣之間的和睦景象,從而塑造出光宗、晉王、宋王等君臣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應當也是希望透過歷史書寫,促使其所在時代(西秦)的臣僚能夠忠君事上、和諧相處。
尾註:
1(西秦)楊聆撰,(西秦)都雲令注:《前秦書》卷16《晉王世家》。
29《前秦書》卷7下《光宗本紀下》。
3《前秦書》卷70《史家志》。
4(西秦)沈藝撰,(西秦)皇甫佑注:《東都世言》卷2。
《東都世言》卷9。
7《前秦書》卷56《佞幸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