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之死:“私門內事”與政治博弈(第1/3 頁)
梁氏之死:“私門內事”與政治博弈
沈三川
(荊州,西陵郡 )
本文為轉載自“簡書”客戶端,已受原作者(簡書Id:“一隻沈三川”)同意與授權,著作權由原作者所有。
【張仕一按】梁陸作為《前秦書》中少有的女性武將角色,其人物特點是較為鮮明的,經歷也是比較有特色的,同時命運也是相對比較悲慘的。在專制社會下,梁陸的身份(自身的性別身份)與其需求(對晉王的要求)終究不能得到調和,這造成了她的人生悲劇,但如果僅從其身份與需求角度,即僅從梁陸家庭內部矛盾角度探討“梁氏之死”這一事件,或許有些淺顯,難以揭示“梁氏之死”背後的影響因素。沈同學在初讀《前秦書》時,就對梁陸這個角色抱有很大的熱情和欣賞,並對這個角色悲慘的命運感到惋惜,加之自身的研究方向主要為“社會性別史”,對具有特殊身份(《前秦書》中少有的女性武將)的梁陸及相關問題很有興趣,因此撰寫了這篇《梁氏之死:“私門內事”與政治博弈》,透過對梁陸、晉王和光宗三人的分析,將“梁氏之死”中的種種影響因素作了探討,對於讀者更好地審視和理解“梁氏之死”具有很大幫助。
內容摘要:晉王妃梁氏作為兩秦書中唯一的女性武將,在大秦平定趙氏之亂的過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待天下太平之後,梁氏卻以“撞柱自盡”(1)結局,對晉王一脈的發展產生了影響。促成“梁氏之死”的因素,既有梁氏與晉王之間長期的情感矛盾,也有光宗出於政治考量在其中的推波助瀾。故而“梁氏之死”並非簡單的“私門內事”,亦是光宗與晉王之間的一場小小的政治博弈。本文即分別從梁氏、晉王、光宗三人的視角出發,對“梁氏之死”作簡要分析。
關鍵詞:梁氏之死;梁氏;晉王;光宗;政治博弈
梁陸,字長亭,琅琊莒(今山東日照)人,少時“有勇力,好弓馬”(2),在晉王秦良為莒公時嫁與晉王為妻。後值趙氏之亂,晉王跟從義軍平亂,梁氏亦跟隨晉王。期間由於義軍陣營缺乏戰將,梁氏透過帳前比弓,得以統領弓弩營,以女將的身份上陣搏殺,並在宏長二年的魏郡之圍當中,以三萬之眾對陣趙氏十五萬大軍,死守魏郡月餘,立下汗馬功勞。此後數年,梁氏一直跟隨晉王征戰,直至宏長七年,天下光復,梁氏方解任還家。天下光復之後,由於性格等原因,梁氏與晉王之間的情感矛盾越來越大,而光宗抓住晉王意欲休妻而無名的機會,與晉王作政治交換,晉王最終借皇權下達休王妃詔書,直接造成了梁氏的自殺身亡。梁氏死後,受贈武哀妃。“梁氏之死”並非簡單的“私門內事”,亦是光宗與晉王之間的一場小小的政治博弈。下面筆者將分別從梁氏、晉王和光宗的視角出發,對“梁氏之死”作簡要分析。
一、梁氏與晉王視角:“私門內事”的種種誘因
梁氏幼時便有武將風範,後又跟隨晉王南征北戰,聚少離多,可以說她和晉王婚姻的前期並沒有得到較好的磨合,僅靠初識與新婚的感情作維繫。這種情況下,國家尚未平定之時二人的婚姻尚可保持一種微妙的穩定。而梁氏透過數年軍旅生活的歷練,性格上必然會發生變化;晉王經過數年的征戰平亂,心態與性格自然也不復從前。當二人再次相聚之時,矛盾便不可避免的產生了:
初,王妃既有勇力,性頗剽悍,每與晉王衝撞,至於毆擊,晉王頗怨苦之。晉王居洛陽時,一日,晉王與王妃爭,王妃持帚驅晉王,王遂逃至宋王宅,至夜猶不敢還,與宋王嘆曰:“我天下名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竟至若此田地。”宋王與宋王妃情好頗深,每互餵飯果,相調為樂,以是宋王嘲晉王曰:“觀王妃之勇,豈非遠過於趙獻乎?”晉王仰天曰:“我掃蕩四海,威震宇宙,不意委屈至是矣!”後晉王婁欲納妾,王妃每聞此則怒,吼責不止,以是晉王日益怨惱。(3)
可以看出,梁氏與晉王之間的矛盾是“漸進式”的。兩人的矛盾始於性格上的不合,其中還摻雜有晉王居高位之後帶來的心態上的變化。據筆者分析,梁氏在戰爭的磨練之下性格更加剛強,而天下太平之後便解任還家,對於一個習慣於軍旅生涯的人來說,安寧的家庭生活難免不會帶來一種差距感和失落感。此時,磨合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晉王此時的身份使之不能輕易接受這種形式的磨合,以至於他發出了“我天下名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竟至若此田地”、“我掃蕩四海,威震宇宙,不意委屈至是矣!”這樣的感嘆。而兩人的矛盾並沒有化解的傾向,而是在“晉王婁欲納妾”之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