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重回光州(第3/4 頁)
,李如璋和李少嚴不一樣,
他們是軍隊的實際掌控者,所以,他們更明白,要想一支軍隊能征善戰,首先就是要拿軍士當人看,然後就是必須要恩養軍士,再者賞罰分明,這才能保證軍隊戰力和軍心堪用,
帝國之前為何一敗再敗?
不正是因為賞罰不公,軍士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且地位低下,所以誰都不願意賣命,
這個時代,恩養士卒是最重要的,
沒有錢財,再多的大義凜然,都是沒用的。
既使是在後世,錢財也是一樣重要,
所以,在這個時代,別奢望太多,想要將士效命還是需要拿銀錢來砸的,
一則是系統性教育的缺失,二則是軍人地位和榮譽的喪失,三則是賞罰不公的不良影響。
幾種原因加在一起,便造就了軍士毫無戰力的局面,
以上幾種,尤其是第二種,最為可怕,自從這個朝代建國之初至今,已經潛移默化的形成了文貴武賤的思想風氣,這就導致整個帝國的軍事脊樑都被抽掉,
諾大的帝國,軍事方面,如同被拔了爪牙的病虎,被別人予取予奪,也屬正常。
李如璋也明白此間道理,他不指望現如今的軍隊,做到後世子弟兵那般,保家衛國奮不顧身,英勇無畏。
他只求銀子砸下去,軍隊能一直保持戰力,便心滿意足了。
怕就怕什麼,錢財一路分發下來,經過層層剋扣,最後到軍士手中,已經所剩無幾,軍士衣食尚且不能自足,又如何指望他們效命?
正所謂,家國天下,這些軍士連自己小家都顧不了的情況下,又如何顧得了大家?又如何保衛天下?
李如璋下定決心要改變這一切,雖然他深知這一切必定艱難且任重道遠,但是,他也必須要做,
為了不讓自己淪為北虜的刀下亡魂,也為了不讓這些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遭受戰火離亂之苦。
打造一支英勇善戰,能戰勝北虜的軍隊,勢在必行。
人嘛說到底還是機遇不到,
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個英雄夢,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股英豪氣。
李如璋也不例外。
第二天
李如璋來到李少嚴大帳,準備和自家大哥商議接下來的事宜。
不過在此之前,他先是將自己這次去帝都的經歷,毫無保留全盤托出,
包括為了將離間計演的更加逼真,讓帝君相信他二人確實產生隔閡,他將當初李少嚴阻止自己去帝都的事也和帝君吐露,同樣也一併告知李少嚴。
李少嚴並沒有責怪他,因為這畢竟是為了保命時候的權宜之計。
至於李如璋是不是有心陷害自己,李少嚴更是心中有數,
一個真正有心陷害自己的人,何必三番五次的營救自己,當初在幽州又何必想方設法為自己和一眾軍士謀求生路。
李少嚴甚至明言,自家兄弟如果打定主意要爭雄天下,那他便跟隨李如璋鞍前馬後,他清楚自己不是爭霸天下的那塊料,但是帶兵打仗,輔助自家兄弟成就一番霸業,他還是樂見其成的。
所以,李少嚴表示,完全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
後史書記載,
“嚴曰:“兄有自知,無以為天下,君欲行事,兄乃隨之,”
李如璋聽後,大喜過望。
之後,李如璋又和李少嚴商議了其他事宜。
比如軍隊的改制,和戰力強化。以及軍紀的加強。
總體幾個方面,細化下來卻有大大小小几十條。
首先是軍隊的淘裁
一支軍隊的發展和強大,絕對是離不開廣大民眾的擁護和民生支援的。
軍民本是一家,軍士本身就是來自民眾之中,民眾則是需要依靠軍事力量來保護他們,
正所謂,相輔相成,
李如璋和李少嚴商議
軍隊中,歷經幾次戰事下來,老弱病殘不少,將這些士兵替換下來,一併安置在屯堡,正好可以協助每個屯堡進行軍事訓練,除了必須的賞賜和撫卹,每個退役將士還能得到一定的功勳田,
這樣可以忙時耕作,閒時練兵,即方便管理,又能提供糧食產出,還能護佑百姓,讓百姓有自保能力,又讓軍士有自己的私人財產,這也使得他們更加有凝聚力。
于軍於民,都是有利的。
可謂是一舉多得,
功勳田是軍士的私人財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