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八百里加急(第1/2 頁)
趙匡胤拿出的是一封信件。在拿出信件的同時,趙匡胤說道:“此信乃是昨天四更天的時候送到我的手上,按理說當時我就應該直接進宮見駕的。只是當時皇城未開,宮裡自然也有宮裡的規矩,趙元朗不敢逾越。”
見趙匡胤說得如此鄭重其事,小符後卻是因為惦記著柴宗訓的病,不耐煩的問道:“信中所提何事,你還是直接說明的好。”
“是!”趙匡胤應了一聲,但也沒馬上說到重點,“此信是自邊關傳來,透過八百里加急,為了將信早日送達,我軍中跑死了兩匹良馬。”聽到趙匡胤說到這裡,滿朝文武都深吸了口氣,自然都知道這代表著什麼。
唯有大事發生的時候,才會採用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傳訊,而加上此信又傳自邊關,眾人不得不聯想到一些不好的事情發生。而說起邊關之地,大週上下最先想到的便是北方虎視耽耽的遼國,這也柴榮生前向眾人灌輸的一種意識,大周的對手絕對不是宿敵北漢,也不是南方諸國,而是北方的異族遼國。
雖然眾人多少都猜到一些,但是誰都沒有說將出來,畢竟!訊息就在趙匡胤手上,都在等著他揭開謎底。
“此信之上有邊關三州州刺史的聯合簽名……”沒等趙匡胤親自往下說,小符後似乎也沉出了事情的不一般,沉著臉向趙匡胤相問道:“到底是哪邊關三州,還將趙將軍還是一一說明的好?”小符後這般話用的卻是將近命令的語氣。
“寧州、莫州、瀛州。”趙匡胤才將話回答完,平靜的朝堂就像一顆石子投進湖面,頓時間變得熱鬧非凡。
誰都知道這三州乃是新降之地,乃是柴榮生前北伐取得的最大戰果,同時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前些日子因為軍餉之事,這三州已是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鬧得沸沸揚揚,不好容易用他們加入禁軍的條件,將此事大事化小,最後化了解決了。可是誰又想得到?如今邊關三州又發生了波折。
“信上如何說?”小符後臉色有些難看,也不管議論紛紛的朝堂,直接問趙匡胤道。王溥和範質對望了一眼,神色也好看不到哪裡去。
“信上說邊關三州皆發現遼國大軍調動頻繁,似有南下一雪前恥之意。”此話從趙匡胤口中說將出來,雖然在場大多數人都有了心裡準備,但聽到這個訊息後,誰都不能繼續平靜下去了,議論之聲更是大了起來,此時的朝堂變得如同菜市場般熱鬧。
王溥和範質面若死灰,王溥的第一反應卻是想驗明此信的真假,一把從趙匡胤手中奪回此信,趙匡胤居然也沒有阻止,任王溥這麼做。
範質雖然比王溥反應慢了一步,但也將腦袋湊將過去,王溥手有些發抖,將信封開啟後,又將信箋攤開。對於信的內容只是大略掃了一遍,似乎不是十分在意。最後!王溥和範質的眼睛都落在最後落名的位置。
該處的的確確的蓋著王洪、劉楚信和高彥暉三人的印章,這絕對是模仿不來的。王溥將信交給了範質,卻是看向上首的小符後。
“如何?”小符後和王溥也是一般心思,似乎也是擔心信會有假。王溥沉重的點了點頭,回道:“信的確是真的,信箋最後落款所蓋的王洪、劉楚信還有高彥暉的印章也真得不能再真,此事只怕……”
經過王溥再次證實,朝堂再次鬨然起來。小符後雖然總覺得事情有些過於蹊蹺了一些,但如果說邊關三州州刺史聯合在一起背叛大周,不要說小符後不會相信,在場滿朝文武也沒有一個人會相信。
畢竟!這樣的事太過匪夷所思,關鍵這麼做對這三人能有什麼好處?他們才從遼國投過來不久。就算他們有心再回到北方遼國一邊,遼國能不能接受他們還得打一個大大的問號,既然印章沒有問題,也不再有人懷疑此事的真假。
而柴宗訓則是冷眼旁觀著眼前一切,彷彿就跟看笑話一樣,這個時候他情不自禁的想起柴榮給他留下的《為君為臣不易論》。
《為君為臣不易論》上面雖然大多數講授的是為君為臣之道,從為君和為臣的不同角度說明各自該職責和麵對的問題。書中借用不少古今事例來論證柴榮的觀點,同時!柴榮在書中最後提到,希望為君為臣者最好都能學會換位思考,替各自考慮。這樣一來,就會明白為臣和為君的不容易。
而書中曾提到一個有趣的例子,若非柴宗訓讀過《為君為臣不易論》,便是前世通曉歷史的他,也未必知道其中隱秘。
書中記載的卻是昔日後周太祖郭威登上九五之位的辛秘。郭威昔日為後漢隱帝所逼,為除去郭威,後漢隱帝甚至派出殺手刺殺郭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