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柴榮的小詩(第2/2 頁)
詩作詞,只是不屑寫這些東西罷了,尤其成立禁軍之後,更沒聽說柴宗訓作過什麼詩詞。
“是怎麼寫的?念來聽聽?”趙匡胤問柴宗訓道。柴宗訓只覺得一個腦袋兩個大,本來只是一句隨口無心之言,哪裡就知道趙匡胤偏偏對此如此感興趣?好在柴宗訓靈機一動,卻是想到了曾經學過的一首元散曲。元曲的形式只怕和這個時代的詩詞格格不入,不過情急之下,柴宗訓也是顧不了許多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柴宗訓在心中說了一聲:元代的張養浩大大實在是對不住你老人家了,只能借你這首《山坡羊潼關懷古》應應急了。
柴宗訓清了清嗓子,念道:“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趙匡胤聽過之當下就怔住了。
“這首小詩的遣詞用句,似乎有現在的詩詞似乎有不太一樣?”趙匡胤自言自語的說了這麼一句,柴宗訓卻是嚇了出一身冷汗,心道:趙匡胤你應該不是也是穿越而來的吧?怎麼這你也聽得出來?
“不過!和別人不一樣,這才是真正世宗皇帝的風格,好一個‘峰巒如聚,波濤如怒’,也只有世宗皇帝這樣有氣魄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詩句來。”下一刻柴宗訓就完全放心了,因為趙匡胤似乎一眼就認定了剛才所吟之詩就是柴榮所作,“可笑那南唐小兒皇帝只會寫些傷秋悲月的東西,還有臉嘲笑世宗皇帝不會作詩遣詞,要是他知道陛下作得有這麼一首小詩,不知道會不會慚愧將頭埋進揚子江中?
“而最後一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才是定睛之筆,若不是世宗皇帝心懷蒼生之人,又豈會寫出這樣的感悟來?”聽到這般感嘆,似乎柴宗訓也有些恍惚了,似乎趙匡胤對柴榮的瞭解,明顯要強過他這個做人家兒子的很多。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趙匡胤反覆的叨唸著最後一句,不知心中在想些什麼東西。其實只有趙匡胤自己才知曉,他想到了呼延琮離開之前所所之話。呼延琮原先說他心胸和眼光皆不如柴宗訓,本來趙匡胤還不會承認此事的,但眼下細細品著這最後兩句詩,他才發現論及胸懷氣度,似乎他自己比之柴榮的確是差不了不少。
從這首詩趙匡胤可以得出結論,那便是柴榮時時刻刻都將百姓裝在心中,趙匡胤自問還做不到這一點。發現了自己和柴榮之間的差距,趙匡胤似乎有意改變之一切,改變不從別人開始,好像趙匡胤故意把目標瞄準了柴宗訓般。
“宗訓!如今你經歷了這麼多事,經過鹽城之事也可見你長大懂事了……”柴宗訓聽得莫妙其妙,為何好好的趙匡胤居然還用起了長輩的語氣跟自己說話,“如果……我說是如果!如果我給你一個成為達者有兼濟天下機會?不知道你願不願意?”聽到這裡,柴宗訓只覺得自己一顆心直“砰”“砰”直跳,差點兒沒有跳出嗓子眼。
柴宗訓不受控制的激動起來,差點兒就忍不住破口而出一口答應了下來。不過在關鍵時刻,柴宗訓想起了种放之言,先是努力壓下心中激動的念頭,儘量使自己看趕來平靜如水的樣子,不慌不忙的回答道:“多謝陛下好意!雖然宗訓也希望能為陛下效力,但聖人有云:父母在,不遠遊。
“如今父皇雖然駕鶴而去了,但二孃還在宮中,昔日父王為天下蒼生操勞和征戰沙場,我們父子更是聚少離多,更多的時候是我與二孃相依為命。以前父皇在的時候還不覺得,如今父皇去了,我更不想錯過與親人相處的美好時光。”
柴宗訓這般話叫趙匡胤也聽得為之動容,趙匡胤似乎也覺得有幾分不可思議,居然柴宗訓為了小符後,竟然拒絕了自己提出的條件。不過也只有趙匡胤自己才明白,他今日這翻話只是試探柴宗訓的成份居多,至於最後的決定他還是要三思而後行。
“既是你一番孝心,我也不忍心不成全於你。”趙匡胤這番言語無異是收回了無前之言,柴宗訓在失望的同時,暗罵對方是老狐狸。柴宗訓這個時候哪裡還不明白,趙匡胤先前那番話不過是試探自己的,如果剛才沒有應對得好,只怕趙匡胤就會對自己生出疑心來,幾分失望之下又暗叫僥倖。
:()崛起後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