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史記樂毅列傳(第2/4 頁)
浮之江。吳王不寤先論之可以立功,故沈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見主之不同量,是以至於入江而不化。
夫免身立功,以明先王之跡,臣之上計也。離毀辱之誹謗,墮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也。臨不測之罪,以幸為利,義之所不敢出也。
,!
臣聞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絜其名。臣雖不佞,數奉教於君子矣。恐侍御者之親左右之說,不察疏遠之行,故敢獻書以聞,唯君王之留意焉。
於是燕王復以樂毅子樂間為昌國君;而樂毅往來複通燕,燕、趙以為客卿。樂毅卒於趙。
樂間居燕三十餘年,燕王喜用其相慄腹之計,欲攻趙,而問昌國君樂間。樂間曰:“趙,四戰之國也,其民習兵,伐之不可。”燕王不聽,遂伐趙。趙使廉頗擊之,大破慄腹之軍於鄗,禽慄腹、樂乘。樂乘者,樂間之宗也。於是樂間奔趙,趙遂圍燕。燕重割地以與趙和,趙乃解而去。
燕王恨不用樂間,樂間既在趙,乃遺樂間書曰:“紂之時,箕子不用,犯諫不怠,以冀其聽;商容不達,身只辱焉,以冀其變。及民志不入,獄囚自出,然後二子退隱。故紂負桀暴之累,二子不失忠聖之名。何者?其憂患之盡矣。今寡人雖愚,不若紂之暴也;燕民雖亂,不若殷民之甚也。室有語,不相盡,以告鄰里。二者,寡人不為君取也。”
樂間、樂乘怨燕不聽其計,二人卒留趙。趙封樂乘為武襄君。
其明年,樂乘、廉頗為趙圍燕,燕重禮以和,乃解。後五歲,趙孝成王卒。襄王使樂乘代廉頗。廉頗攻樂乘,樂乘走,廉頗亡入魏。其後十六年而秦滅趙。
其後二十餘年,高帝過趙,問:“樂毅有後世乎?”對曰:“有樂叔。”高帝封之樂卿,號曰華成君。華成君,樂毅之孫也。而樂氏之族有樂瑕公、樂臣公,趙且為秦所滅,亡之齊高密。樂臣公善修黃帝、老子之言,顯聞於齊,稱賢師。
太史公曰:始齊之蒯通及主父偃讀樂毅之報燕王書,未嘗不廢書而泣也。樂臣公學黃帝、老子,其本師號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樂瑕公,樂瑕公教樂臣公,樂臣公教蓋公。蓋公教於齊高密、膠西,為曹相國師。
昌國忠讜,人臣所無。連兵五國,濟西為墟。燕王受間,空聞報書。義士慷慨,明君軾閭。間、乘繼將,芳規不渝。
樂毅,他的先祖叫樂羊。樂羊擔任魏文侯的將領時,率軍攻伐並奪取了中山國,魏文侯把靈壽封給樂羊。樂羊死後,葬在靈壽,他的後代子孫便在那裡安了家。後來中山國復國,到趙武靈王時中山國再次被滅掉,而樂氏家族中出了樂毅這個人。
樂毅很賢能,喜好軍事,被趙國人舉薦。等到趙武靈王遭遇沙丘之亂時,樂毅就離開了趙國前往魏國。他聽說燕昭王因為子之之亂,燕國被齊國打得大敗,燕昭王怨恨齊國,沒有一天忘記要報復齊國。燕國國土狹小,地處偏遠,力量不足以制服齊國,於是燕昭王禮賢下士,先以厚禮對待郭隗來招攬賢才。樂毅這時作為魏昭王的使者出使燕國,燕王用對待賓客的禮節招待他。樂毅推辭謙讓,隨後就獻上信物,願意做燕國的臣子,燕昭王任命他為亞卿,過了很長時間。
在那個時候,齊湣王很強大,在南面的重丘打敗了楚國的相國唐昧,在西面的觀津挫敗了三晉(韓、趙、魏),接著又和三晉一起攻打秦國,還幫助趙國滅掉中山國,攻破宋國,拓展了一千多里的土地。齊湣王曾和秦昭王爭奪尊號,互相稱帝,不久又取消帝號。諸侯們都想背叛秦國,轉而臣服於齊國。齊湣王驕傲自滿,百姓們不堪忍受。於是燕昭王向樂毅詢問討伐齊國的事。樂毅回答說:“齊國,有著霸主之國遺留的基業,地廣人多,不容易單獨去攻打它。大王如果一定要討伐它,不如聯合趙國以及楚國、魏國。”於是燕昭王派樂毅去和趙惠文王結盟,另外派人去聯絡楚國、魏國,還讓趙國去勸說秦國,向秦國陳說討伐齊國的好處。諸侯們都忌恨齊湣王的驕橫暴虐,都爭著參與合縱聯盟,和燕國一起討伐齊國。樂毅回來彙報情況後,燕昭王出動了全國的軍隊,任命樂毅為上將軍,趙惠文王把相國的大印授予樂毅表示信任。樂毅於是總領趙、楚、韓、魏、燕五國的軍隊去討伐齊國,在濟水西邊打敗了齊軍。諸侯的軍隊取勝後就各自回國了,而只有燕國軍隊在樂毅的率領下繼續追擊,一直追到臨淄。齊湣王在濟水西邊失敗後,逃走了,逃到莒城據守。樂毅獨自留下來繼續攻打齊國其他地方,齊國各城都堅守不出。樂毅攻入臨淄,把齊國的珍寶財物、祭祀器具等都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