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王孟韋柳四傑(第2/3 頁)
,不治而亡。
2. 詩歌成就:
題材風格:其作品以五言詩見長,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詩風清淡自然,不事雕琢,善於用平淡的語言描繪出自然景物的神韻和田園生活的閒適。例如《過故人莊》:“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整首詩意境清新,畫面感強,讓人感受到鄉村生活的寧靜與美好。
藝術手法:在創作上,他對自然景物的描寫細膩入微,常常能以簡潔的文字營造出深遠的意境。比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江邊的景色,表達了詩人的羈旅之愁。他的詩歌還注重形象,情興相會,將難以描摹的情感透過意象呈現得蘊藉深微。
影響:孟浩然被譽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先驅,對唐代之前山水詩的藝術風格有著很好的繼承和發揚,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他的詩風對後世的山水田園詩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 人物評價:在生前便享有盛譽,得到了許多詩人的讚譽。李白讚譽他“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杜甫稱讚他的詩作“復憶襄陽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
韋應物(約 737 年 - 約 792 年),字義博,出生於京兆杜陵,是唐代官員、山水田園詩人,與王維、孟浩然、柳宗元並稱為“王孟韋柳”。以下是對他的具體介紹:
1. 生平經歷:
早年任御前侍衛:韋應物出身於京兆韋氏家族,家世顯赫。他十五歲時便成為唐玄宗李隆基的御前侍衛,過著奢華的生活,這段經歷在他的《燕李錄事》《溫泉行》《逢楊開府》等作品中有所記錄。
安史之亂後的轉變: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逃往蜀地,韋應物重返太學。此後,他的人生軌跡發生了巨大變化,開始走上仕途。
仕途坎坷:他先後擔任過洛陽丞、京兆府功曹參軍、鄂縣令、吏部員外郎、滁州刺史、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蘇州刺史等官職。在官場中,他剛正不阿,曾得罪不少人,也多次遭遇挫折和貶謫。比如在擔任洛陽縣丞期間,看到洛陽戰後的荒涼景象,寫下了相關的詩作;在滁州、江州等地任職時,對百姓的困苦生活深表同情,並在詩中有所體現。貞元七年(公元 791 年)從蘇州刺史退職,被世人稱為“韋蘇州”,最後死於蘇州官舍。
2. 創作特點:
取材山水田園:韋應物以山水田園詩著稱,這些詩大多是在滁州、江州和蘇州做官時創作的。其山水田園詩具有寫實的特徵,既反映了他亦官亦隱的生活方式,又描繪了與他生活相關的具體內容,如齋宴、寄贈、送別等。
詩風平淡自然:他的詩歌風格平淡、自然,蘊含著一種“高趣”。如“道心淡泊對流水,生事蕭疏空掩門”,便是他晚年生活的自我寫照,字裡行間透露著閒淡情懷。
情景交融:在描繪自然山水時,主、客體並行,能將景色與詩人當下的心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詩歌呈現出獨特的禪境和禪理。
3. 主要思想:
家族情懷和家族意識:杜陵是韋應物的故鄉,他的詩歌中多次出現“杜陵”以及“舊居”“舊廬”“故園”“舊丘”等詞語,傳達出了他的鄉情和家族觀念,既感念家鄉的養育之恩,又表現出對祖宗的追念以及以韋氏家族為榮的心理。
亦宦亦隱的佛禪思想:韋應物身在官場,卻過著亦宦亦隱的生活。他的許多詩歌表達了對世俗功名利祿的超越,具有一定的佛禪思想,但他並未選擇避世,而是帶著這種隱逸的情懷,在官場中實現自己的抱負。
4. 主要作品:韋應物的詩作有《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淮上喜會梁州故人》“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寄李儋元錫》“去年花裡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等。
5. 歷史評價與影響:
歷史評價:唐代評論家皎然評價韋應物的詩如松樹般高遠、江水般清冽;白居易評價其五言詩“高雅閒淡,自成一家之體”;李肇評價他“立性高潔,鮮食寡慾”等。
文學影響:他的詩歌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宋代的梅堯臣專門研究他的詩歌,學習其平淡詩風;蘇軾也曾研究過他的詩歌理論並進行效仿。中國文學史上還發生過“韋柳之爭”的文學公案,許多文學名家都參與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