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答題:從始皇開始 > 第135章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5)

第135章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5)(第3/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穿越亂世之梟雄崛起從司農官開始變強洛克王國:霸道牛姐愛上我!紫鸞記大明:我朱雄英不當孝子賢孫狼人殺,天梯榜之戰我在甄嬛傳裡奮鬥快穿:我帶四哥暢遊小世界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每次穿越世界,我都有金手指!年代:我在塞罕壩植樹假如李蓮花可能天幕通古代:開局讓老祖宗們震怒三國:開局系統就跑路正德皇帝朱厚照大漢:隱忍二十年,漢武帝被架空了王者峽谷之兔身逆襲大明:我每天一個未來快遞,老朱心態崩了!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舉世震驚,反叛者八號出現!

十一年(637 年),被授為普州刺史,改封盧國公,真食七百戶,子孫代代承襲。不久,又使持節都督幽、易、檀、平、燕、媯六州諸軍事、幽州刺史。

5. 晚年出征與結局:

顯慶元年(公元 656 年),程知節任蔥山道行軍大總管討伐西突厥,擊其歌邏、處月二部落,斬首千餘級。在戰爭中,因副大總管王文度嫉妒前軍總管蘇定方的功勞,勸說程知節不要急追敵寇,導致唐軍貽誤戰機,又在恆篤城屠殺歸降的胡人。回師以後,事情敗露,王文度因矯詔當死,特除名免職,程知節因逗留不進及不努力追敵,減死免官。

雖然不久又被朝廷起用為刺史,但程知節氣短,上表辭官。麟德二年二月七日(665 年 2 月 27 日),程知節在懷德里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七。李治下詔追贈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陪葬於昭陵,諡曰襄公。

歷史上對程知節的評價較為正面,他勇猛善戰、忠誠正直,為唐朝的建立和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中,程知節的形象也常常被塑造為性格豪爽、重情重義的猛將。

虞世南(558 年 - 638 年 7 月 11 日),字伯施,越州餘姚人。他是南北朝至隋唐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詩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以下是對他的具體介紹:

1. 生平經歷:

早年學習:虞世南出生於南朝陳武帝永定二年。他自幼勤奮好學,曾跟隨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孫智永法師學習書法,後又與兄虞世基一起跟隨《玉篇》的作者顧野王學習,兄弟二人學習刻苦,甚至顧不上洗臉梳頭。

陳隋時期:陳文帝高荔行召虞世南為建安王法曹參軍。隋文帝楊堅滅陳後,虞世南兄弟二人同入長安,名聲大噪。在隋朝,虞世南被授秘書郎,成為隋煬帝的文學侍臣。但隋煬帝喜愛他的才華,卻討厭他過於剛直的性格,所以虞世南始終不受重用。

初唐時期:武德四年,李世民滅竇建德,引虞世南為秦王府參軍,轉記室,與房玄齡、褚亮等同封為秦府“十八學士”。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登基,拜虞世南為員外散騎侍郎、弘文館學士等職。

2. 主要成就:

書法方面:他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在日本,歐陽詢、褚遂良和虞世南被稱為“唐初三大家”。其書法繼承二王傳統,風格外圓內方、細大不捐、平和圓融,被評價為“內含剛柔”。代表作品有《孔子廟堂碑》《破邪論序》《汝南公主墓誌》等。

文學方面:虞世南私人修纂的《北堂書鈔》是現存最早的古類書之一。他的詩歌留存雖不算多,但體現了詩歌發展的隋唐之變。詩歌風格清新雅正,意境優美,如《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以蟬自喻,表達了自己的高尚品格。

政治方面:虞世南以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深受唐太宗李世民敬重。他多次直言進諫,對唐太宗治理國家有一定的影響。

3. 歷史評價:虞世南在歷史上受到很高的評價,唐太宗李世民曾稱讚他“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後世也對他的書法和文學成就讚譽有加。

虞世南的一生,歷經陳、隋、唐三代,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快穿女神帥炸天風生水起武大郎無限動物分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