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答題:從始皇開始 > 第91章 文字演變史

第91章 文字演變史(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鎧甲:向陽瘋了,從鎧一殺到鎧三召喚系統:從土匪開始稱霸天下建設科技大秦,從時空售貨車開始掀翻滿清,華夏大航海時代我在大唐當義子天下第一府斷不平原神:我有鏡之權能嫏嬛姝犬子漢高祖三國之開局召喚樊梨花三國之北方蒼狼貝納頌梟雄之明末爭霸白手帝國三國召喚之東吳大帝拯救大明:從大明最後十七年開始大明:東北開局,征服西伯利亞在崩壞模擬的我,不想當英雄壯王綜漫空間只有我知道劇情獵國:從一介流民開始

中國文字演變歷史悠久,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重要階段:

1. 原始文字階段:

賈湖刻符:八千多年前的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的一批刻符,有的學者認為只是刻符,有的認為是文字。這是目前發現的較早的與文字相關的符號,但對於其是否屬於成熟的文字型系還存在爭議。

雙墩刻符:七千多年前的蚌埠雙墩遺址發現的630多刻劃符號,符號種類豐富、內容多樣,功能可分為表意、戳記、計數三大類。眾多專家認為其已經具備了原始文字的性質,是漢字源頭之一。

半坡陶符: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半坡遺址的陶缽口沿上有二三十種刻劃符號,其中一些是數字。這是文字起源階段所產生的簡單文字形式。

青墩刻符:屬於長江下游區域良渚文化的江蘇省青墩遺址,距今5000年前,有數字刻符。

莊橋墳刻符:屬於長江下游區域良渚文化的浙江省莊橋墳遺址刻符,距今5000年前,有的連字成句,是文字發展的進一步體現。

骨刻文:在山東集中發現(但是在赤峰、關中等地也有發現),是在獸骨上刻畫的符號——象形文字或圖形文字,形成約在公元前2600~前1300年之間,是龍山文化時期流行的文字,是我國最早的以記事為主的可識文字。

陶寺朱文:山西省襄汾縣的陶寺遺址發現的朱書文字,比甲骨文還早了1500年,對於其具體含義專家們有多種解釋。

2. 成熟文字型系的形成階段:

甲骨文:大約出現在公元前14世紀的殷商後期,是通行於殷商時代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已經比較複雜,已發現多達3000個以上字彙,包括名詞、代名詞、動詞、助動詞、形容詞等數大類,而且還能組成長達170多字的記敘文。甲骨文主要用於占卜吉凶,占卜的過程是先利用火燒灼龜甲,根據龜甲上出現的裂痕卜斷吉凶,並將卜問的事情和結果記錄刻在龜甲上。

3. 商周時期:

金文:又稱鐘鼎文和銘文,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從商朝後期開始在青銅器上出現,至西周時發展起來。商後期在青銅器上的銘文不超過50字,西周末年的毛公鼎上鑄的文字則長達497字。據統計,金文單字共3000多個,其中2000字已經被認識。金文的形體和結構同甲骨文非常相近,基本上是一種字形。

4. 春秋戰國至秦朝:

大篆:西周後期,一個叫史籀的太史發明了一種叫“大篆”的字。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因不相統一而形成“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的情況,大體上秦國用大篆,六國用“六國古文”。

小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命令李斯等整理文字,改定字型。李斯書寫出標準字型《倉頜篇》,這種統一後的文字被稱為“小篆”,亦稱為“秦篆”。小篆是秦朝的官方文字,它幾乎已經完全沒有象形文字的痕跡。

隸書:秦始皇厲行“焚書坑儒”的時候,程邈造了一種筆畫省儉的隸書供獄吏們使用。隸書化繁為簡,化圓為方,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到漢代,隸書發展到了成熟的階段,成為全國範圍的正式書寫體。

5. 漢朝及以後:

草書:是隸書的快寫體,發展成為獨立字型大約始於東漢。它起初是為了書寫快捷而產生的,後來逐漸演變出章草、今草、狂草等草體。

楷書:糅合了隸書和草書而自成一體,在唐朝開始盛行。晉代的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是楷書的真正創始人。楷書也叫“真書”,由於其字型方正、筆畫規範,成為現代手寫字型的標準字型。

行書: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書寫流暢,用筆靈活,據傳是漢代劉德升所制。它沒有楷書那樣規範嚴肅,也沒有草書那樣奔放和難以識別,是人們日常書寫最常用的字型之一。

6. 宋朝及以後:

宋體:最早產生於北宋,是由楷書變化而來,有肥體和瘦體之分,橫細豎粗,方方正正,顯得古樸端莊。是16世紀以來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型。

仿宋體:模仿宋體而產生的一種字型,發展迅速,是人們喜歡使用的一種規範字型,在印刷品和各種不同場合得到了廣泛應用。

黑體:醒目大方,筆跡全部一樣粗細,結構醒目嚴密,筆劃粗壯有力,撇捺等筆畫不尖,使人易於閱讀。常用於標題、導語、標誌等等。

總的來說,中國文字的演變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從最初的簡

目錄
尋真傳建造精靈城市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