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鐵模(第1/4 頁)
第239章鐵模
朱朗站在木臺之前,看著身前的黑色火炮,眉頭微皺,開口說道
“也就是這批火炮最終成炮不過三十門”
楊惠奇見得監國殿下皺眉,也是知道監國殿下心中不滿,連忙開口說道
“此次重炮司人手乃是陸續而來,是以所制泥模數量不多,如今人手齊備,再次開模應能多制一些”
“只是泥模陰乾所需時間少則一兩月,多則兩三月,若是朝廷需要大批鑄炮,恐怕還是得增加人手,多制炮模,方可增加產出”
這便是泥模鑄炮的最大缺點,泥質的炮模必須等其徹底陰乾才能開鑄,而在泥模徹底乾燥以前,所有人都只能在一旁等著,想快也快不了
陰乾的泥模在澆築成火炮以後,也會被敲碎取炮,根本無法重複使用
這種一炮一模的做法,不僅效率低下,還無法統一規制
即使是同一批製作出三千斤的重炮,由於炮模製作時的差異,鑄成的鐵炮也是或大或小,或輕或重,基本無法統一大小
朱朗先前只是吩咐了陳子壯等人徵發鐵匠組建軍器司,便領軍趕往福建,卻是沒來得及去管軍器局的生產
此時空出手來,自然是要將鑄炮的流程改進一番,增加火炮的生產速度
如今浙南四府及閩省各處關隘地處前線,隨時可能面臨清軍的進攻,這些地方可都在等著用炮
若是能在金華溫州這些邊界城池架上十幾門重炮,清軍就是傾江南之力來攻,明軍也能輕易守住
重炮攻城犀利,但用於守城卻更加恐怖,有著城牆為依託,城頭的重炮可以持續的對進攻的一方進行轟擊
以這些重炮的恐怖殺傷力,恐怕攻城一邊計程車卒沒到城牆腳下,恐怕士氣就已經崩潰了
朱朗看了一眼地上被打碎的泥模,開口說道
“既是泥模陰乾耗時良久,為何不用鐵來制模”
楊惠奇聞言,臉上卻是神色愕然,開口說道
“鐵如何能制模,若以鐵製模,等澆築完成後,又該如何碎模取炮”
失蠟法也好,泥模法也好,此時這兩種主流的鑄炮之法,皆是澆築以後打破泥模取出炮身
若是全以鐵來制模,楊惠奇根本無法想象要如何從一個鐵模中取出炮來
朱朗瞥了一眼神色茫然的楊惠奇,直接開口說道
“將整個炮模分段鑄成,做成合瓦式,而後如卯榫一般節節拼接,形成完整炮模”
“澆築之後待炮形凝固,便立刻分節取下炮模,如此是否可行”
朱朗所說的實際上便是後世的鐵模鑄炮法,鐵模鑄炮法與泥模鑄炮法的原理基本沒有任何不同
唯一的區別,就是將一次性使用的泥模,變成可多次使用的鐵模
這其實並不是什麼驚人的科技跨越,只是在原有泥模法工藝流程上進行一點細小的改動
但就是這一點改動,卻是了近兩百年的時間,才在後世改進出來
鐵模鑄炮法的優勢就是快,相比動輒兩三個月的泥模法,因為不需等泥模陰乾,鐵模又能隨時重複使用,鐵模法能以極快的速度不斷鑄出炮來
十數名工匠在有著鐵模的情況下,一個月足以鑄出四五門炮來,與泥模法相比,兩者間的鑄造速度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明軍相比清軍最大的優勢便是火器,在完成鐵模鑄炮法的改進後,明廷便能在火器上完成對清廷的碾壓
同樣的工匠數量,清軍以泥模法一年造出幾百門火炮,明軍卻可憑著鐵模法造出幾千甚至上萬門火炮,對清軍形成絕對的火力優勢
當然鐵模法也並不是沒有缺點,泥模法雖然鑄造緩慢,但由於泥模的良好的阻熱性,可以讓鐵液緩慢冷卻,生成性質堅韌的灰口鐵,這樣的火炮往往更加堅固耐用
而鐵模法由於使用鐵模,澆鑄以後鐵模中的鐵液會快速冷卻,生成大量性質硬脆的白口鐵
這樣的火炮在使用之中極容易炸膛,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只能不斷的加厚火炮的管壁,來解決炮管材質不佳的問題
同樣使用十斤鐵彈的火炮,換成泥模鑄造的鐵炮可能也就兩三千斤,但換成鐵模鑄成的火炮,為了保證不會炸膛,往往會加重到五六千斤,甚至七八千斤也不奇怪
兩三千斤的火炮已然是運輸不便,五六千斤的鐵炮顯然已經不具備運輸的價值
但這同樣無法掩蓋鐵模法的優勢,只要匠師足夠,短時間內便能鑄出成百上千的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