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市舶(第2/4 頁)
國殿下此時提出要減稅,那就說明閩粵的實權,此時皆是牢牢掌握在朝廷與殿下手中,這在甲申以後可是極為難得事情
呂大器見得堂中眾人不語,思索片刻,便開口說道
“臣還是先前的意見,此時閩越剛經亂戰,確是需要休養民力,但朝廷此時養軍備戰,亦是急需錢糧之時”
“臣以為驟罷三餉太過急切,此時順賊歸降,西賊斂跡,不如先罷去剿餉,而仍徵遼練二餉”
三餉之中,崇禎朝末期,朝廷曾宣告罷去練餉,但那時大明已然是傾覆在即,各地官府自行其是,是以各地的三餉仍是徵收如故
堂中眾臣聽得呂大器所言,皆是微微點頭,剿餉乃是為了剿滅李自成張獻忠等流賊所設,此時這兩賊皆已不在朝廷實控區域內流竄,裁去剿餉亦是應該
實際上若不是朱朗提出此事,呂大器等人連剿餉都不會去裁,此時朝廷實控之地大減,朝中各處都要用錢,不加派已是仁政,怎可還去裁剪稅銀呢
但朱朗與呂大器等人的想法卻是正好相反,此時朝中固然是需要錢糧養軍,但此時兩省士民亦已是被壓榨到了極致
前世鄭成功等人在南方等地亦是打過不少勝仗,但為什麼往往佔領沒多久便又被清廷奪回
最根本的原因便是鄭成功等人缺糧缺餉,往往一打下一地,便立即大肆徵糧徵銀,弄得當地並行洺不聊生
這等行為說的好聽是收取賦稅,說的不好聽就是劫掠,是以在清廷反攻之時,往往當地士民甚至會主動協助清廷,驅走鄭成功等擁明之軍
此時閩越之地雖然還沒被壓榨到這等程度,但也差不多了,閩粵兩省經歷戰亂,大批百姓生計困難,此時正應減免賦稅,讓士民喘上一口氣,這樣不僅能快速安定兩省民心,更可以休養民力,讓朝廷在未來能收取更多的糧賦
此時裁撤三餉固然會讓朝廷收入減少,讓呂大器等閣臣應對朝事之時更為艱難,但此事對朱朗來說卻並非是壞事
天下百姓對三餉早已是積怨日久,如果能在朱朗手中裁去,那朱朗立時就能成為天下百姓眼中的仁君,大大增加朱朗自身的威望
朱朗對著下方的李承志點點頭,李承志見狀,也是從袖中取出一疊紙張,分發給堂中各臣
“這是錦衣衛在京師江南等地的打探到的情報,清虜已明發詔令,要裁撤三餉及崇禎以來各項雜稅攤派,各地百姓聽得裁撤三餉,皆是歡心踴躍,頗有安定順應之狀,可見三餉困民之甚”
“此時既連清廷都停了三餉,那我大明就更該停徵三餉,以緩民力,此乃是人心之爭”
實際上清廷入關以後,雖是明發詔令讓各地停徵三餉,但在實際操作中這三餉卻是根本沒有裁撤
各地府縣有的將三餉換了個名字繼續徵收,有的則是連名字都不改,反正鄉間百姓也看不懂詔書,等錢收上來以後,自然是士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賬了
呂大器焦璉等人看著手中錦衣衛蒐集而來的清廷詔令,眉頭亦是微皺,朝廷此時已在閩粵站穩了腳跟,已經稍微有些餘力去想其他的事情
清廷此時已明告天下停徵三餉,若是他們還繼續徵收,確是會讓朝廷陷入被動
呂大器等人雖然知道賦稅的重要性,但亦是知道三餉在民間的名聲,那是真的已經到了足以左右一地人心的程度
大堂之中,還未等呂大器等人想清此事利弊,上方的朱朗又是開口說道
“朝廷此次不僅要裁撤三餉,而且丁銀的徵收也要改”
“從今以後各府縣的田戶,所攤派的丁銀不再徵收折色銀,將各戶所需的丁銀折算成米糧,與田賦一起俱收本色米糧,至於其餘桑麻織戶,則依舊折銀來收”
一條鞭將各種定義雜稅皆換成收銀,在徵收之時自然是方便,但這其中卻也存在著巨大的問題火耗先不說,單說百姓必須納銀一條,就足以讓百姓背上極為沉重的負擔,大明曆來缺銀,普通農戶百姓家中能有幾串銅錢都已經是難得,哪來的渠道去獲取銀兩
大明的銀兩幾乎全都集中在士紳手中,朝廷強制百姓交銀,大明計程車紳們憑著此制,連違法的事都不用做,輕輕鬆鬆便能以手中的銀兩,低價掠奪百姓手中大量的米糧
一條鞭法強制收銀其實有很多弊端,明廷中許多人亦是知道這些弊端,但明廷對此卻是根本毫無辦法
強制收銀雖然弊端眾多,但起碼還能讓朝廷中樞收到一部分偏遠地區的賦稅,若是不收銀,那些偏遠地區的賦稅卻是一分也收不上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