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食物問題(第1/2 頁)
冰牆的整體高度,至少達到3~5米,厚度達到4米。
並且中間預留的走道,將四面城牆連線起來,即使是在暴風雪的天氣,都可以從北面的冰牆,一直走到南面。
無論是平時的駐守,還是日常的走動,以及物資的運輸,有了這條走道後,都會更加輕鬆方便。
就建造難度而言,也並不是非常困難,應該用不了太長時間,就能將冰牆徹底完善。
至於倖存者的分佈,陸深並沒有做太多調整,全部聚集在冰牆後方。
西南兩個方向,人數相對而言會少一些,絕大多數都是胡林宇和張碩手下的人。
東北兩個方向,是最早一批倖存者,也包括北面12個倖存者團體的成員,數量相對而言比較,幾乎都歸在陸深的名下。
反而是整個聚集地的中央地帶,看上去較為空曠,幾乎都是雪地,並沒有建造太多冰屋。
很長時間內,應該都會如此分佈,畢竟要為了安全考慮,四面邊牆是最重要的區域。
無論是抵禦螢蝗和變異生物,還是外出探索尋找食物和資源,在冰牆附近更加方便。
只是很快,一個麻煩就擺在陸深眼前。
或者說,是擺在所有人的面前!
就是食物問題!
一直以來,眾人的主要食物,都是依靠雪地裡的野菜。
但是在這冰天雪地中,野菜的數量本就不多,大量挖掘採集後,數量已經變得越來越少。
如今,往往要往外走一千米以上的距離,才能在雪地中挖到野菜,數量還非常少,逐漸無法滿足倖存者的需求。
這是不可避免的問題,畢竟小小的範圍裡,聚集了數千多人,消耗的食物極其龐大。
不光是食物,木材也是一樣的情況,周圍一帶的木材,幾乎全部被砍伐乾淨,保暖已經成為嚴重問題。
面對資源的嚴重消耗,陸深也非常頭疼。
無論是野菜還是木材,都是不可再生資源,想要持續獲得,就只能到更遠的地方收集。
唯一的辦法,或許就是人工種植和養殖。
對於如今的六區,種植業的發展,似乎已經不可拖延,到了不得不做的情況。
無奈之下,陸深只好從兩方面入手。
食物方面,根據避難所種植的經驗,能夠在輻射下生存,並且抵禦嚴寒的野菜,有青蕨菜和地耳。
不過如今來看,還能加上大根菜。
青藤菜和大根菜,都屬於容易生長,數量較大,但口感差勁的野菜,勉強可以當做食物。
所以,立刻開始在整個第六區內,收集這兩種野菜的種子。
青蕨菜和大根菜,生長到一定程度,徹底成熟後,便會結出棕黑色的種子,數量其實不少。
只不過,這一類野菜口感太老,內部都是很粗的纖維,平日裡根本沒人收集。
但是在現在,陸深、胡林宇、張碩等高層,開始全面收集,甚至進行購買種子。
另外,為了解決樹木的問題,也開始想各種方法。
種植樹木?
自然已經來不及。
不過,卻可以進行移植,將一些樹木移植到第六區,形成小規模的綠化帶。
這些綠化帶,可以有效裝點第六區內的環境,也可以抵禦風雪,改善內部的環境。
當然,在某些緊急情況下,也可以砍伐這些木材,用於取暖。
但這依舊不是長久之計,按照陸深的計劃,如果木材資源越來越少,始終無法滿足需求,也許只能冒險進入森林和山脈。
這兩處區域雖然危險,但資源極其豐富,至少木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整個第六區,變得忙碌起來。
一部分人,依舊將精力放在建造冰牆上。
剩餘的人,開始外出收集資源,尋找種子和可以移植的木材。
陸深同樣如此,只是他的情況略好一些,不需要為食物問題擔心,畢竟他還有好幾千斤的肉,能吃很長時間。
但為了今後考慮,他同樣也在為種植業佈置。
在冰屋的後方,較為空曠的區域,已經清理出一片土地。
並且,利用冰磚,製作出一個用於遮風擋雨的冰棚。
雖然這些野菜,都生長在積雪之下,但並不意味著,它們喜歡這種嚴寒的環境,很多時候只是迫於無奈。
如果在溫度較高、陽光充足、水分充足的環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