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內閣會議(第2/3 頁)
。譬如,皇上登基之初便削減奢靡,用這些積蓄來修繕軍備,賑濟災民。如今雖略有盈餘,但若動用太多,恐怕會讓人誤以為皇上不顧宮廷體面,為內閣所迫。”
張閣老臉色微微一變,捏著扇柄的手稍稍用力,但轉瞬間恢復平靜。
他沉吟片刻,開口道:“林公公所慮不無道理。不過,既然是為了朝廷大局,皇上斷不會因這些細枝末節而讓國事受阻。”
一旁的錢尚書見兩人暗中較勁,嘴角微微勾起,眼中閃過一絲冷意。
他清了清嗓子,慢條斯理地說道:“張閣老,林公公,臣倒有一言。近日大越平定,雖說將阮氏王室清理一空,振奮人心,但朝廷本可以借阮氏之地收取貢賦。如今不僅收不來銀子,還要打錢去修復民生,這可不是小數目。”
他頓了頓,轉向林德昌,聲音柔和卻暗藏鋒芒:“內庫雖是宮廷所有,但說到底,也是為了國事服務。皇上若知此情,必然會傾內庫支援。只是,不知林公公是否有這個膽量向皇上進言呢?”
張閣老聽到這裡,微微嘆了一口氣,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錢尚書,此事倒不能全賴林公公。內閣未能及早拿出針對大越的新稅制方案,才讓這筆損失變得如此巨大。沐家鎮守大越,雖說不需額外賞賜,但其駐軍開銷、地方治理,無一不是耗錢之事。如今內閣若不能給出合理的規劃,怕是對不起皇上費盡心力平定南疆的苦心。”
錢尚書面色微變,嘴唇抿了抿,強笑道:“張閣老教訓得是,下官定會盡快擬出方案。”
林德昌將這一切盡收眼底,低頭掩去嘴角的一絲冷笑,心中暗道:“這些文臣打的算盤再明不過了。盯著內庫,無非是想借皇上的錢填他們的漏洞。可惜,皇上多年來克勤克儉攢下的銀子,豈能輕易讓你們動用?”
想到這裡,他再次欠身,語氣謙和卻暗藏警惕:“張閣老、錢大人,內庫確實願為朝廷分憂,但動用銀兩還需皇上親自裁定。皇上若有旨意,奴婢定當全力以赴。”
在場的大臣們心中複雜無比。
這位皇帝登基之初,正值大夏國勢衰微、四海動盪的至暗時刻。
三代先帝貪圖享樂、縱容奸佞,內閣分崩離析,司禮監與內閣相互掣肘,官場腐敗橫行。而外敵環伺,南有蠻夷作亂,北有草原鐵騎虎視眈眈,海上更有紅夷火器之威,倭寇劫掠沿海,內有盜賊橫行,民不聊生。甚至一度有人私下傳言,大夏不過再撐三五年便會徹底覆亡。
就是在這危難關頭,皇帝以迅雷之勢登基,憑藉一系列鐵腕決策,將岌岌可危的朝局硬生生扭轉過來。
當年的皇上,剛剛執政不過數月,就連下詔書幾乎都無人敢保證能順利執行。
他卻以一場場徹底的清洗行動,讓整個朝廷為之震動。
首先,他果斷處置了一批頑固的貪官汙吏。
先從地方著手,再到朝堂高位,不論背景深淺,只要查實,必然嚴懲。
三年內,整個內閣和地方官員幾乎換了一半。
他親自設立清查機構,將內庫積存的銀兩直接投入軍備,下旨訓練精銳,將那些年久失修的火器軍重建為帝國軍隊的中堅力量。力排眾議,引入西洋火炮和技術。
接著,他推出了一項項堪稱冒險的變革:廢除部分積弊已久的苛捐雜稅,清查土地兼併,重振鹽鐵商稅,同時大力推動沿海海貿發展,鼓勵商賈建立工坊。
可越是如此聖君,臣子們的內心卻越發敬畏甚至帶著隱隱的恐懼。
歷史告訴他們,帝國的強盛往往伴隨著皇權的集中,而每一次皇權的增強,都意味著官僚體系的削弱。尤其是內閣,這個原本在皇權削弱時應運而生的制度,在面對劉鷺這樣一位高壓治國的皇帝時,早已失去了他們曾經的“緩衝權力”。
張閣老目光深沉,手指輕輕叩著桌面,腦中思緒翻騰。
“扶植阮氏王室或許是更容易的選擇,可皇上的決策卻一如既往地剛猛決絕。”他心裡暗想,“如今的大越雖然徹底歸入版圖,但其財政虧空、軍費消耗、地方治理問題,恐怕要讓內閣付出更多心力。”
他不禁抬起頭,看了林德昌一眼。
這位司禮監的掌印太監雖謙卑如初,卻難掩眼神中隱藏的自信。這份自信,無疑來源於皇上的支援。
而林德昌心中也不是全然平靜。
在內閣眼中,他不過是個“家奴”,是“皇上手中最忠心的刀”。
但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內庫的充盈不過是皇上削減大興土木與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