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馬尼拉(第1/2 頁)
呂宋,這片曾經被譽為“南洋明珠”的土地,如今被伊比利亞的殖民者牢牢掌控。
馬尼拉港的喧囂中,艦船接踵而至,伊比利亞的旗幟高高飄揚,象徵著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的統治。西洋艦隊的風帆在海風中獵獵作響,港口周圍佈滿了殖民政府的駐地和貿易設施,海岸線上的炮臺高高聳立,時刻警告著任何膽敢挑戰他們統治的力量。
然而,在這片被外來勢力肆意榨取的土地上,有一群曾經的呂宋精英,早已喪失了他們的尊嚴。他們曾是這裡的富商、地主,甚至是政府官員,卻因自身的私慾和貪婪,成了伊比利亞的走狗——投降的叛徒,帶路黨。
如今,他們的命運已然改變,曾經的榮耀和財富,在伊比利亞的鐵蹄下徹底湮滅。
馬尼拉的街道上,氣氛緊張而壓抑。
曾經充滿生機的市場,如今被重稅和苛捐雜稅壓得喘不過氣。
伊比利亞殖民政府以“維護秩序”為名,強徵民眾的勞動力,迫使他們為礦山開採、農業生產以及殖民地的建設工作。
商人和農民被迫交納大量稅收,伊比利亞人控制了所有的進出口貿易,並壟斷了呂宋的黃金、香料和其他珍貴資源。
“這片土地的財富,如今全都進了他們的口袋。”一位商人憤憤地說,目光中充滿了不甘和憤怒。他曾是呂宋一位成功的香料商,但如今,他的生意已被伊比利亞商人侵佔,甚至連自己唯一的一點財富——土地,也被迫交出。他低聲道:“我們不僅被剝奪了財富,還失去了自尊和自由。”
大夏世家大族卻與伊比利亞的商業聯絡依舊維持著穩定的交換。
在馬尼拉港口,戰爭的硝煙並未阻止貨物的流轉。港口上裝卸貨物的碼頭工人們忙碌不停,遠洋商船的帆布在海風中獵獵作響。
即使在大夏與伊比利亞對峙的局勢下,港口的貿易依舊繁榮。
對於商人來說,戰爭既是風險,也是機會;規則的對立,並未阻擋他們在經濟體系中的默契合作。
在一間臨海的倉庫裡,大夏商會的賬房先生正在核對從呂宋採購的貨物清單。
他翻閱著賬本,指尖劃過數字,眉頭微蹙,隨後對身旁的商會負責人說道:“香料價格在馬尼拉已經漲至每百斤二十五兩銀子,比去年高出近三成。主要是戰事影響,運輸成本增加。但即便如此,這價格仍然划算。”
負責人點點頭,隨即又問:“茶葉的需求如何?”
賬房先生翻過一頁,語氣平穩地答道:“比香料更熱。西洋人對茶葉的需求只增不減,尤其是高品質的龍井茶,每百斤價格已經漲到三十兩銀子,比內地售價高出五成。雖有風險,但利潤可觀。”
這並非出於善意,而是利益的必然選擇。
對於伊比利亞殖民者而言,掌控呂宋的經濟命脈不僅需要軍事武力,還離不開來自大夏的高價值商品。
茶葉、絲綢、陶瓷,這些東方珍品在歐洲市場供不應求,甚至成為衡量貴族身份的標誌。
而大夏商會,則清楚地知道,即便是敵人,只要能帶來利潤,交易便有存在的理由。
“戰爭歸戰爭,生意歸生意。”這是大夏商人間流傳的一句老話。無論是在陸上的戰場,還是在海上的貿易港口,只要規則允許,他們便會以最快的速度調整策略,尋找利潤的最大化。
正是在這樣的邏輯下,大夏商船在呂宋港口卸下了一批批茶葉和絲綢,而伊比利亞的商人則用銀塊、火器和藥材作為交換。
每一筆交易都充滿了精確的計算和冷酷的理性,彷彿港口外的戰事從未發生。
在這座港口的陰影中,還有一群被遺忘的存在——曾經叱吒大夏的叛徒世家,他們的最後血脈如今已經淪為伊比利亞的工具。
他們曾是大夏頂端的商會領袖與豪族掌權者,在與伊比利亞勾結後背叛了大夏,將呂宋的重要港口拱手讓人。
當年的叛徒世家,如今不過是殖民者腳下的爬蟲。
他們的家族財富早已被榨乾,剩下的血脈被殖民政府用來維持港口的運轉,甚至連交易的議價權都不再屬於他們。
“你們曾經是呂宋的主人,現在不過是伊比利亞人的奴才。”一位大夏商會的代表冷冷說道,目光中帶著掩飾不住的鄙夷。
這些叛徒世家的後裔低頭不語。
他們知道,自己的祖先為了利益選擇了背叛,而如今的屈辱正是背叛的代價。
伊比利亞人從未真正信任他們,而大夏則將他們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