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大漢與羅馬 > 第66章 源啟變革

第66章 源啟變革(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天幕盤點短影片:帝王裂開諜戰:開局叛逆者,誰有我更拽!大明:開局驢車漂移,嚇壞百官!仙武水滸,打造最強水泊梁山大秦:開局告訴嬴政得了肺炎論我和王爺在江湖不當人的那些年國際刑警的柯學生活他只想做鹹魚,奈何實力不允許!國公很厲害?看我殺出一個皇位來打臉天可汗,從留學瓦剌開始三國全是我岳父,這仗該如何打?穿越三國當劉備世子賢婿,快請上位!北明共和給2k雅利安超人點40k震撼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刺客伍六七,開啟拯救白衣少女穿越大漢,請叫我冠軍侯他哥三國前傳跨時空的墨香:秘境之旅

劉玉在五月八日這一天,帶著山海城和江海城的所有大匠師來到源啟城。

源啟之城,是不奴族在阿蘭草原的第一個聚居地。

劉玉帶著所有人參觀了,當年的第一個碼頭,第一座房屋,第一座磚窯和工坊,所有人都感嘆不已。

夜晚,劉玉在房間裡,寫下這樣的提案:“源啟之地,現有民四萬,吾欲從此開啟變革。學大漢之村莊,承不奴之匠制,在源啟之地新建村莊十個,每村二千人。然村之一地,須有地,即有糧;須有工,即有錢;須有道路,則萬物通達;此事應該循序而漸進。

先,吾等需為定居之民修建房屋,此房屋應好於城鎮,方有人願往之;

次,此村所耕之地,所牧之牛馬羊,應有一半屬於耕種之人,而新耕之地更應第一年收益盡歸村人;

再次,城鎮須修通各村之路,按時維修,保村通達。

最後,每村,應有一工坊,或木,或磚,或瓷,或鐵,有一半村民應以工貿為業,方能繁茂。

農工一體,糧牧貿同身,道路通達,技能傳承,方可生生不息矣。”

崔力和一眾大匠師看到這個提案,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村之工造,可為粗品,而精品造於城鎮之工坊。此為村鎮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體系通達,萬民合力。”

這是什麼意思?就是外面的村子農業,牧業和手工業,將要同步發展。兩千人的村子,一半從事農牧業,一半從事手工業,村子按照分工將粗加工的東西送到城鎮,而城鎮可以利用水力和風力作坊,進行細緻的精加工。這樣,農村和城鎮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這樣一來,村和城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因為有了工業,那麼村莊會和城鎮緊密相連,而村莊又能很好的管理分散在外面的田地和牛羊馬,他們希望創造一個高效且緊密的村鎮體系。

源啟是不奴人最開始勞作的地方,現在變革也要從這裡開始。

崔力曾和大匠師們說道:“這很不同啊!大漢的農村沒有工業,而不奴族的農村有一半的人要參與我們的工業大生產,生產的東西又能換成鐵錢。我想啊,不奴人的村子,要比大漢的村子要富有一些,農人的日子應該也會好過一些吧。”

大匠師們看著這個提案,也說:“修大房子,修作坊,修路,開荒有一年的所得,種的糧食和養的牛馬有一半是自己的,我等也想去啊!”

崔力笑罵:“等源啟試點以後吧!”

劉玉也笑著說:“我們試點一年,看看效果,若這十個村子能欣欣向榮,那就全面推廣,若有問題,我們還要繼續改革。等到推廣,你們也可考慮。”

眾人再次商議,看看這個農工村,該如何合理規劃,要保證百姓吃飽,穿暖,還能富裕。

一個新的不奴族農工村一點點展現在大家面前:

首先就農業而言,以麥和大豆輪種,另外還要大量種棉花,麻,作為經濟作物,也同時解決老百姓的穿衣問題。田間每九畝地,要有一畝塘,要修水渠,建磚頭水窖,這樣既可以抗旱,還可以提供淡水魚。馬和牛放牧,羊圈養,因為羊吃草根。糞便收集作為肥料,和池塘每年清理出來的淤泥,以及草木灰一起漚肥,然後回田。

工業作坊因地制宜,靠近森林就是木業,靠近礦場就是礦石開採,靠近河流就是鍛造,靠大海就是漁業,左右不靠可以燒瓷,也可以做周邊村子原物料的粗加工。

崔力他們沒有想到,真正改變不奴族的其實是那些沒有天賦資源的村落。他們的二次加工,後來成就了很多真正的產業鏈,分工越來越細,做的東西也越來越好,產量也越大,他們成了這個農工體系中最有力的工業發動機。

而劉玉沒想到的是,那些散出去的不奴人農工村,會是不奴人最終統治這片阿蘭草原最大的助力。

這些村子離周邊的阿蘭部落的距離比城鎮近很多,很多普通的阿蘭牧民經常會到村裡做客和交換物資。

當貧苦的牧民看到漂亮的村舍,看到一望無際的麥田,看到如同白雪的棉花,看到吃不完的鹹魚,看到人們手裡的鐵錢,看到不奴人家裡的各種器物,看到羊圈裡,草場上,那些吃不完的牛羊,看到冬日裡的暖炕,看到為牛馬過冬修的大瓦房。小部落最先坐不住了,因為他們最苦,他們需要不奴人的幫助,他們主動加入不奴族。

然後是中型部落,周邊的小部落一旦開始變成村落,他們就顯得特別的難受,原本生活還過得去,可一兩年之後,再次相比之下,突然就不好了!

目錄
三國:馬踏洛陽,何皇后驚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