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意外收穫(第1/2 頁)
十四中建校迄今四十餘年,期間換過兩任校長,目前在任的這位,是從公立學校退休後返聘到十四中的,上任不到兩年,還沒有我們這屆在這裡呆的久。
正因如此,他在校史館牆上佔據的面積,還沒有對面的山水畫大。
從他上任以前,三年二班的規定已然存在,情理上講,不應與他有關。但無論前幾屆三年二班畢業合照上的資訊,還是此後兩屆二班學生名單,都記錄著本人的真實姓名,而非我們這般僅以序號相稱。
如果不是他下的規定,也沒必要讓這麼一個特立獨行的班級存在三年。
新官上任三把火也好,圖吉利也好,他總該做點什麼,但他什麼也沒做。
就這樣放任一條古怪到離譜的規定存在三年,甚至可能以後也會繼續存在下去,作為十四中的校長,我不信他真的一無所知,我不信他真的一無所知,更不信他像表現出來的那般和藹可親。
可惜校史館的修繕在一年前,他還剛來不到一年,關於他的資訊只有曾帶出多少屆優秀畢業生這種遠到他甚至還沒有成為前所高中校長之前的事蹟,而上一所高中是哪一所,更在人物簡介裡隻字未提。
可能是場景省略,也可能真的涉及到什麼秘辛,在失去絕大多數記憶的前提下,就算知道這點也無濟於事,還容易因為太過冗雜而錯失關鍵。
但連他前所學校都不知道,就更別提用這些來分析出他的為人處世了。
校長這條路暫時走不通,就只能從建校迄今發生的各種大事入手,再去期刊室尋找對應年份的報紙,總能有些蛛絲馬跡。
所幸這方面的資訊都給得很是慷慨,排除掉明顯無關以及超出儲存年份的那些,需要查詢的只剩10年和15年兩年的相關報紙。
離開校史館,大廳仍時不時有人結伴經過,沒有人注意到不起眼的角落裡忽然冒出的我。我抬頭看了眼立在大廳正中央的四方座鐘,已是中午十二點半。
一號提議翻牆,是幾點來著?
反正沒有超過午休時段。
必須得加緊進度,偏離閱讀理解主場景太久,容易被判定成消極考試。
難得沒有外人干擾,也無需過多偽裝的個人探索時間,可不能因為這點差錯白白浪費。
三樓的期刊室一如既往地門可羅雀,我步入期間,十排兩米多高的書架依次排開,按照年份由遠及近,我往裡走,跨過不知為何空著的五排書架,很快來到堆放15年對應的書架前。我粗略掃視一圈,其中大多字跡模糊,不給人任何窺探的機會。
正好方便了我找更重要的東西。
除去八號和十二號曾提過的敬老院,同年三月還有一則因救人時突發意外導致身受重傷癱瘓在床,希望各界愛心人士踴躍捐款的報道同樣清晰可見。
一旁配圖裡,重重疊疊的儀器像個巨大的機械蠶繭,將瘦弱的少年包裹其間,透不出一絲光亮,更看不見絲毫容貌。
直覺告訴我,這個少年與五號他們看到的報道里是同一個人。
想到體檢單上的評語,我隱約有所猜測。
15年份有價值的報紙目前來看僅此兩份,其餘模糊字跡的報紙裡是否摻雜了有效資訊,礙於時間關係我也沒空確認,將手中的報紙放回原位後,我轉過身,徑直走向10年的書架。
它在期刊室的最角落,也是期刊室裡儲存著的,距今最遠的年份。
比起15年,10年份的報紙字跡模糊得更加嚴重,甚至蓋過報紙本身因時間泛黃的問題,將整排書架套上一層不祥的漆黑。
我強忍不適,依照之前報紙堆放規律,從最近的12月往前翻找,在跨過整月整月的黑色之後,終於在當年七月翻到一篇關於高考省狀元的報道。
十四中三年一班。
校史館裡沒有這一段。
完完全全的意外收穫。
我來找這一年份的報紙,也僅是因為這一年十四中被列為某項教學措施的先行示範點,想要尋找其是否與三年二班的規定有所關聯,沒成想該找的還沒找到,更大的線索就自己送上門了。
我一目十行,跨過中間模糊的字點,又快速翻找往前兩個月的報道,正當我準備拿起四月的報紙時,忽然一陣心悸,熟悉的陰冷感從後頸處緩緩劃過,把我因為找到關鍵線索而湧起的躁動澆得一乾二淨。
快要超時了。
感受到難言的視線,我放下報紙,不顧是否崩壞設定,飛速朝外衝去,路邊行人依舊,像是根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