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革新漁網與外貿公司(第3/3 頁)
,長達200米,寬達三米,在松花江上,在一個水流平緩的河段,連續鑿了數個冰窟窿,把網下去,然後做一個絞盤,用馬匹拖拉絞盤,絞盤連結錦絲桐油漁網,一網下去,又是幾千斤的魚獲,巨大的哲羅鮭、肥美的大鯉魚,鱖魚、大白魚……。
有了銅油錦絲,不但讓漁網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應用在蘆葦造紙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原來用蘆葦造紙的時候,紙漿生產是不成問題的,碾壓晾曬乾燥的流程也不成問題,但是,把紙漿從漿池中撈取的抄網很成問題,用亞麻編制的抄網不均勻,不細緻,也不耐用,而用錦絲銅油網製成的抄網,均勻細緻,更加耐用,生產出來的紙張更具穩定性。
就是木質素的產量也因為有錦絲桐油而得到提高,木漿去除木纖維,紡織更加細密的錦絲桐油網方便耐用。
蘆葦紙終於為譚啟明帶來了光明,由於其纖維的強度,具有極大的韌性,蘆葦紙刷上桐油之後,譚啟明終於可以在他黑暗的木刻楞裡安上了一扇窗戶,還沒有平板玻璃,桐油紙臨時來完成玻璃窗的,而有了合格、細密的錦絲桐油網,木漿紙也被生產出來,白色的木漿紙才是書寫的好材料,
哎!中國古人,2000年來,就用絲綢,把統治者的生活更加華美,而人民在捱餓,中華民族的歷史,其實就是一個飢餓的歷史,沒有人統計過中華民族捱餓的時間有多長,有人統計過明史,在明朝200多年的歷史中,大饑荒的記載高達一千二百八十六次,歲末大飢、人相食,就是人吃人的記載,不絕於耳。
極端的時候,城鎮有菜人市,就是專門出賣人肉的集市,那些菜人市的記載,讓後世的讀史者心驚膽戰,所以,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魯迅說,翻開歷史,滿篇寫的都是仁義道德,而仔細看下去,下面只有吃人兩個字,中華民族的苦難連綿不絕。
如果中國古代,統治者真正的熱愛人民,不把絲綢用於裝飾那些統治者的生活上,而把大部分絲綢結成漁網,去開發海洋,還用得著人相食嗎?,那些菜人市不賣人肉、賣魚肉,難道不好嗎?
家天下,他們滿嘴仁義道德,其實他們根本就不關心普通百姓的生死,死了個千千萬萬百姓,對於他們來說,算得了什麼呢?,只要自己穿的衣服柔軟華美就好。
有了銅油錦絲網,那麼就去查干湖進行一次冬捕 ,食物還是越多越好的。
:()北明共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