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北明共和 > 第32章 鋼鐵是怎麼煉成的

第32章 鋼鐵是怎麼煉成的(第2/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重走西遊:姐拉三大反骨仔天天反三國憑實力截胡養子斷親後,帶著親爹妻兒逆襲了火影:開局帶著二柱子來到戰國大明狗腿子時空亂敘穿越古代無理造反原神:楓丹的武道人仙御賜監察使大齊之君上傳奇蔚藍檔案:來自地牢的負罪者穿越之我在異世界捉鬼行屍走肉:我在末世賣軍火當老六後主劉禪:從救關羽開始大夏鎮遠侯貞觀六年遇見三歲小公主歷史副本從崖山海戰開始明末風雲:漢王重徵天下影視反派:從流金楊柯開始三國:開局娶了大喬

色變化加熟鐵,而炒鋼法就攪動鐵水 讓鐵水更充分釋放雜質。

亨茲曼使用坩堝鍊鋼,亨茲曼把碎鐵塊加入坩堝中,是一個溫度逐步下降的辦法,1600度讓鐵水融化,然後1200度讓礦石變成多空鐵結果,24小時高溫滲碳。最後是900度漫長低溫滲碳滲碳,滲碳24小時後亨茲曼得到人類歷史上最初一坩堝鋼錠。

關鍵的是溫度,坩堝鍊鋼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三個溫度階段結合。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只有在700-900攝氏度的24小時才是關鍵,才能完全滲碳,大馬士革鋼刀之所以在中世紀天下無敵,就因為木材,焦炭、木炭都超越這個溫度,而木材最為合適

好在北方茫茫的原始森林不缺少木材,不然一個木材的成本就能夠讓鋼鐵天價。24小時恆溫滲碳,打碎坩堝,就得到一坨20公斤的高碳鋼。

唉,莫名其妙,高科技產品原來就是燒木材,沒有溫度計害死古人。

就是一個燒木材,最好還是溼木材的溫度剛剛好。

高碳綱現代常被稱為工具鋼,因為硬度強,是鑽頭、絞刀、切刀的優質材料,而古代社會最優質的冷兵器都是以高碳鋼為材料的。

敲碎坩堝得出鋼錠,敲擊發現成功率不是很高,換更小的坩堝後,成功率得到大大提升。

有了鋼錠。很快鐵匠們首先就掄起鐵錘,手工鍛打出幾把刀、矛。

這幾把鐵匠手工鍛打鋼刀、鋼矛、鋼匕首的鋒利程度是遠遠超過那些青銅刀、青銅矛、青銅匕首的。

而且比青銅武器是輕便一些的,於是所有人的疾呼進行了全部的換裝備。

面對這幾把鋼刀、鋼矛,鐵驪部呼圖刺是目瞪口呆、熱淚盈眶,自己幾代人絞盡腦汁的冶煉,多少個披星戴月的夜晚、多少個寒風呼嘯的清晨,祈求過神靈、祭拜過祖先,就是沒有煉出哪怕堪用的鐵,就別說這鋒利無比的鋼刀、鋼矛了。

必須歸順北明,必須與北明成為一體,北明人的本事是太大了。

呼圖刺在祖先的陵墓前放聲大哭,多少代鐵驪人的夢想,這飄落北方的族人倔強的、從來沒有甘心的失敗中,就堅定的信念中,要煉出鐵、要煉出鐵,鐵就是鐵驪部的圖騰與靈魂,現在呼圖刺終於可以告慰祖先了。

整個冬天、北明國更多的人參與大鍊鋼鐵運動,兩座5噸高爐負責冶煉鐵水,沿巴蘭河谷20座小坩堝高爐負責鍊鋼,一座坩堝高爐一次可以放5只坩堝,一隻坩堝20公斤,5只坩堝100公斤,煉成時間3天,平均每天出產鋼材600公斤。

有了600公斤每天的高碳鋼,就需要強大有力的風力鍛錘了,小興安嶺呼嘯的寒風成為巨大的動力之源,而巴蘭河谷底的風力更加的豐富,青銅齒輪的堅固與耐磨讓風力鍛錘有最良好的動力輸出,於是幾個專用風力鍛錘在河谷矗立,一個是捶打刀具的風力鍛錘,一個是捶打板甲的風力鍛錘

不但要加緊鍊鋼,鐵的出產也是生活急需的,最急需的就是鐵鍋,雖然已經有青銅鍋在使用,但是畢竟青銅鍋有害健康,不能長期使用,

而整個控制地區大約有3000戶,就需要最少3000口大鐵鍋。

畢竟每家、每戶都需要鐵鍋烹飪食物的,鑄鐵大鍋口10斤,熟鐵小鍋口3斤,每家一大、一小兩口鍋就需要20噸鐵,一個工匠在一天最多能夠鑄造20口鍋,這些也需要這些成熟的工匠忙碌整個冬天。為提高速度,同建設一個風力熟鐵鍋鍛錘,風力動力讓成本大大降低為以後熟鐵鍋成為北明的出口貿易產品,畢竟當時粗劣、厚重的鐵鍋、粗糲的鑄鐵鍋,是無法與輕便的鍛打熟鐵鍋相比的。

在20座小高爐中,有一座特殊的高爐,這個高爐形狀是狹長的,坩堝也是狹長的,這個高爐用作冶煉鋼管,狹長的坩堝15米,中間是

一根黏土石墨棒,鐵水淹沒黏土石墨棒後,在高爐中冶煉,嘗試生產無縫鋼管。

:()北明共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龍珠,我若不讀書吉連都得哭
返回頂部